3月1日,陳元生抵達美國硅谷(舊金山),開啟了他為期8天的美國之旅。
此行的第一個目的,當然是洽談入股豪威科技的事情。
作為投資人,陳元生在資金、股份、管理方面提出的條件寬松,所以談判很快達成一致,接下來的事情由專業人士去操作就可以了。
第二個目的,陳元生也是來探索和發現機會的。
在完成豪威科技的談判之后,陳元生先后接觸了光輝國際獵頭公司(kornferry)、波士頓管理咨詢公司(bcg)、貝氏建筑事務所、圖形芯片公司s3graphics,到訪了現在還不怎么出名的英偉達公司。
這些行程部分由海頓陪同,部分由陳大同陪同。
本來,陳元生還想去造訪一下谷歌總部,因為后世國內很多人把谷歌公司的辦公環境吹上了天,據說在谷歌上班跟度假一樣。
結果海頓、陳大同等人都沒聽說過谷歌這個公司。
也就是說,現在谷歌要么還沒出現,要么就在萌芽之中,還沒有進入大眾視野。
nice!
對陳元生這個重生者而言,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投資時代,隨便投資一個未來的大企業,以后資本便能成千上萬倍的擴張。
比如現在并不算多出名的英偉達公司。
陳元生因為前世干網吧起家,所以對英偉達即將推出的劃時代產品geforce256印象深刻,好像就是在今年上市的。
這是個小小的機會,雖然前世并沒有機會購買英偉達的股票,但理論上來說geforce256上市,絕對能拉動英偉達的股票暴漲一波。
權且記下,隨后安排人跟蹤英偉達股票的情況。
(其實英偉達市值在隨后十幾年里也是起起伏伏,遭遇的危機也不少,最狠的時候曾經從140億美元跌到十幾億美元,真正的崛起是在16年之后,礦機是第一個機會,ai是第二個機會,一度飆升到三萬億美元的市值。)
當然,現在陳元生重點考慮的不是在美國的股市上大展拳腳,而是如何去借鑒或者截胡這些企業。
比如買英偉達股票,用從股市上賺的錢,去收購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圖形芯片公司s3graphics。
陳元生并沒有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在努力的跳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接觸獵頭公司,是為曙光電子搜尋高層管理者;
接觸波士頓咨詢,也是想把公司管理體系理順一下,向國際化靠攏。
呆彎有個很厲害的企業叫威盛電子,產業涉及主板、cpu(中央處理器)、顯卡、掌上電腦……。
威盛電子的名字普通人或許不熟悉,但提到htc、多普達國內的小朋友應該就有印象了,而htc、多普達只是威盛電子旗下的分公司而已。
因涉足cpu還被intel起訴,打了幾年官司,直到它撤出cpu領域,intel才放過它。
因為傲慢,再加上蘋果、三星、諾基亞的連續狙擊,htc這個曾經能跟蘋果掰腕子的品牌落寞了。
后來威盛電子投共,便有了兆芯。
曙光電子既然要發展科技產業,就必須跳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最新的科技前沿。
科技產業的競爭,在更深層次是財閥和財團之間的競爭,乃至上升到國運的競爭,一旦你的產業達到了一定高度和規模,就必須做好面對各種打壓的準備。
既然決定走上這條路,你沒得選擇,早晚都會面對,除非你達不到那種高度,根本引不起那些財閥們的主意。
好在陳元生有他的重生者優勢,知道未來科技的大致發展方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減少無效投資,提前謀劃布局。
只不過,在這個崛起的過程中,陳元生最危險的對手可能還不是國外財閥……
所以,在造訪硅谷的這段時間里,陳元生做了兩個決定:
其一,在開曼群島注冊一家投資公司,在硅谷設立分公司,成立專業的投資團隊,發現目標便插手投資或者收購。
其二,成立獵頭公司,目標重點是華人在美專業型人才,當然也不局限于華人,只要能為我所用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