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尷尬,十幾萬民工,就算其中只有十分之一帶子女過來,那就得建五所以上的中小學,不管是校園建設還是教職工工資,純粹都是本地財政補貼,而且是持續若干年的補貼。
不像國際學校,你可以收高學費,學校盈虧自負。
民工子弟學校,你能收幾個錢,更何況是九年義務教育。
再者,一聽說本地有民工子弟學校,那很多本來沒想過帶孩子來的民工也得帶來了,這個頭一旦開了,后面怎么剎車?
到時候從子弟一校,建到子弟三十六校,那是一筆多么龐大的支出?
這種事情,國內目前沒有先例,也沒有人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對子女教育的需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在后世,有一些城市建起了子弟小學,但最后漸漸的就不了了之。
“建!”
陳元生提出的這個問題,讓彥振林等人有點尷尬。
剛才宋晉生提議建國際學校的時候,老彥親口說的先建后批,因為那是門面,傳出去好聽。
輪到建民工子弟學校,就不能先建后批了?
彥振林看了看孟憲坤:“先籌建兩所子弟學校,一所小學,一所中學,盡快拿出方案來,力爭下個學年就能開始招生。看一個城市如何對待弱勢群體,就是這個城市的道德下限嘛,我們也應該提高一下下限。”
“好,明天我就安排這件事。”
孟憲坤毫不猶豫的答應道。
“孟市長。”
陳元生在旁邊笑著說道:“問題是我提出來的,我也得拿出解決方案。這樣,這兩所學校的建設費用我來出,另外學生們五年之內的教材費用,校服費用,也是我來提供。”
“你小子,有話不早說,害我捏了一把冷汗。”
孟憲坤開玩笑似的說道:“市里現在經費很緊張,彥省給的任務我又必須的完成,我都不知道去哪兒找這筆經費去,差點被你小子出的主意給涼起來。”
眾人一陣大笑。
“別擔心孟叔,我這里大力支持建設子弟學校,不但要建,還要建好,不過附加一個小小的條件,我們遠盛建筑旗下現在有正式合同民工近千人,到時候多給我們一些入學指標。”
孟憲坤擺擺手:“什么入學指標,反正是你出錢建設,我看就叫遠盛子弟學校好了。”
陳元生趕緊搖頭:“叫希望學校就好,我感覺子弟學校這個名字帶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歧視性,不能讓孩子們從入學起就帶有低人一頭的想法。”
這一刻,幾乎在場的所有人同時朝陳元生看了過來。
良知不是外在的表演,有些東西你演不出來,那是很深層的人生感悟。
捐錢建學校,那叫做慈善;
但能意識到“民工子弟學校”這個名字有歧視性,會讓入學的孩子們產生低人一頭想法的,那是良知。
“孟市長,帶上我一個,我捐贈建設四所希望小學。”
呂先生當即拍板:“往好里建,建成青州市最好的希望小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