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林當然有人選,但如何取舍他也很頭疼,畢竟人在江湖。
陳元生沉吟片刻,吐了口煙氣道:“我先兼任著總經理吧。美國的一家獵頭公司正在幫我物色合適的人選,推薦了有幾個,我已經安排人在接觸,大概一兩個月就能有結果。”
“我們現在重點考慮的是行業選擇,就是咱們的光學公司重點發展哪些領域。”
“首先當然是光學應用領域,攝像頭模組為首要攻關對象。”
“其次,是led、oled項目,兩位領導如果有這方面的領軍人物、出類拔萃的人才,優先弄到咱們公司來,我們投入大量資金研發。”
曹健林和饒大強互相對視一眼,他們是知道led產業的,但雙方都沒有技術積累。
也不知道陳元生為啥看好這兩個產業方向,要知道led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極其龐大,技術壁壘很高,對應的就是龐大的投資規模,
當然,只要陳老板肯砸錢、上設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好事,我們有大把的教授、老師嗷嗷待哺。
申請項目、拿資金,出成果,地位提高;然后再申請項目,拿資金……如此循環,教授們成果和地位不就來了嗎!
當下國內的很多高校,其實并不能算是科研型高校,原因眾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術脫離實踐,尤其是那些資金不充沛的院校,你申請個十幾萬的項目都很難。
這么說吧,你沒點成就、地位、人脈,根本就輪不到你拿項目資金。
反正陳老板是金主,你說搞啥就搞啥,我們全力配合就是了。
陳元生繼續道:“另外,咱們這個光學公司我準備走輕管理路線,不設置那么多管理層。我們高度歡迎院士團隊加入其中,同時也會培養新人,并引入國外團隊,形成良性的競爭格局嗎。”
“這個方法在曙光電子叫賽馬機制,推行的還不錯,比如主板開發,軟件開發,同一個項目兩個團隊同時攻關,贏家通吃。”
這么搞的目的,是因為陳元生擔心光學科技公司剛成立,就被當前傳統的管理模式給定型。
眼下很多企業、單位,基本都是傳統的管理模式。
上面做決策,:干工作的第一要務是“錯不在我”。
而且上面做出的決定,
如此一來不但導致了機構臃腫、管理冗余,也很容易形成甩鍋體系、媚上體系。
搞科研不能這樣,創新的第一步就是質疑權威。
陳元生希望新公司減少管理冗余,讓敢于挑戰的年輕人站出來,哪怕浪費點資金,也要讓他們走到科研創新的第一線,跟權威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這個方法有點類似于后世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化繁為簡,避免慣性屎山;
質疑一切過往的經驗;
高效的精簡和優化,刪除你能刪除的所有流程;
“很有挑戰性的管理方式。”
曹健林感慨道:“可以,光學模組研發這一塊,趙教授、小鄧那幾個團隊我給你保留著。led科研相關,我跟其他幾位院士、教授討論一下,看看誰能擔此重任,盡可能的弄來精兵強將。”
曹所長心里松了一口氣,因為陳元生的意思很明顯:不要搞管理的。
這樣一來,他就能堵住不少想來這邊當領導的人的嘴。
饒大強也跟著道:“我們工業大在化學相關領域還是有積累的,既然確定了方向,待會回去我就找人研究討論一下,讓在這方面有興趣、有研究的教授、老師們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先搞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