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輛豪車從機場魚貫而出,引得路人頻頻側目。
“哇,丹尼爾,你看那邊還有驢車,回美國之前我想去坐一坐驢車,它是如此的親近自然。”
機場在市郊,車隊從機場回市區的路上,凱麗透過車窗審視這個陌生的地方,她居然看到了遠處的道路上有驢車經過,好神奇!
“嗯,你可以在這里多呆一些時間,到這里的山村去轉一轉,感受這個陌生而自然的國度,然后給雜志投稿,我猜讀者們一定很喜歡。”
凱麗是個自由職業者,說白了就是投稿作家。
凱麗聳肩道:“為什么不呢?我現在就忍不住想動筆了。”
因為臨近中午,車隊沒有去遠盛實業總部,而是開進了曙光電子廠。
陳元生沒有在酒店安排接風宴,而是帶大家直接到曙光電子的職工餐廳就餐。
這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自信。
曙光電子的餐廳,不比外面西餐廳的環境差,不比國外那些跨國大企業的餐廳差,不但菜品豐富,還提供漢堡、熱狗一類的簡單西餐。
最主要的是,廠內的職工全部都在這里用餐,不管是企業高層,還是老外員工,還是保潔、保安,大家的收入可能天差地別,但用餐環境是一樣的。
不存在因為迎接老外,而專門走一下形式。
眾人來到了餐廳二樓,凱麗恍惚間仿佛又回到了邁阿密。
因為二樓餐廳里面好多白人,比她在魔都機場轉機時看到的都多,為她盛菜的阿姨居然還會幾句外語。
“好奇妙的感受,好神奇的國度!”
如果老公丹尼爾工作的企業,也是這種氛圍的話,那也不是不可以留下來。
當然,他們最大的感觸,還是那個mr·陳,這里最大的boss,居然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個看起來隨和、坦率、充滿正義感的年輕人。
跟同行的老外們一樣,丹尼爾兩口子大膽的嘗試了一下這里的中餐,感覺跟在美國餐廳吃的味道大不相同,或許這里的中餐才正宗吧。
更神奇的是,同行而來的一個老外,居然在這里遇見了一位認識的前同事。
這個老外是在閃迪公司(sandisk,這個時期中文名叫晟碟)上班,他的這位前華人同事也曾經在閃迪工作過。
有緣千里來相會,如果兩個人是異性的話,搞不好就能成就一段姻緣。
午餐之后,眾人在曙光電子的會議室召開了簡單的歡迎會。
因為舟車勞頓,座談會的時間不長,不會英語的陳boss用漢語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將大家安排了四組,在接下來兩天里由專人負責陪同、翻譯、食宿,愿意留下來的,咱們隨時可以談,可以簽署協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