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好,你呢?”姜秋堯說:“醫學世家的孩子,應該也會走學醫這條路吧?”
陳介然點點頭。
陳介然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伯姑姑、舅舅姨媽全都是學醫的。
甚至大伯母、姑父、舅媽、姨夫不是學醫也是從事醫療工作者。
在這樣環境的的熏陶下,陳介然多少也懂一些醫療學識。
家中為陳介然規劃的道路也的確是學醫,出國深造。
姜秋堯問:“那你自己的想法呢?你喜歡學醫嗎?”
陳介然想了想。
換做以前,他是喜歡的。
幼時他很喜歡聽外公講述一些在醫院里和病患發生的有趣的小事,也喜歡在爺爺的辦公室聽他和其他醫生溝通手術方案的細節。
即便他聽不懂,但對醫生這個職業天然的向往讓他許下未來也要成為醫生的夢想。
別人問他未來想做什么職業時,他也會毫不猶豫說出“醫生”這一詞。
可是后來對這個職業的喜歡也漸漸的變成了習慣。
陳介然逐漸意識到,不論自己喜不喜歡這條路,他都必須要選擇這條路。
與其問他愿不愿意,不如說他只有這個選擇。
小的時候父母也許還會打趣般詢問他喜不喜歡、想不想長大當醫生。
現如今父母只會默認陳介然日后只會成為一名醫生。
陳介然也從來不會拒絕這條枷鎖,因為他明白,這是他擁有這一切必須付出的代價。
只是犧牲掉未來的職業選擇,比起他擁有的,這一點的確無可厚非。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自由的。
更何況陳介然還是家中獨子,需要由他來完成家族中的傳承。
他不能既享受著家族給予的上等資源,又隨心所欲地只顧著自己快樂。
姜秋堯理解他的處境,于是問道:“所以抽煙是因為壓力大嗎?”
“有點。”
當父母得知陳介然已經連續三個月從年級第一掉到第二后,還以為陳介然在學習上變得懈怠,對他又是盤問又是調查的。
“那你現在還抽嗎?”
“不抽了。”
看著姜秋堯的眼睛,陳介然微微一笑:“你要檢查嗎?”
“怎么檢查?”
姜秋堯湊近他,只聞到衣服上散發出來的淡淡的洗滌劑的味道,沒有煙草味。
陳介然沒有料到姜秋堯的忽然靠近,面上沒什么表情,實際上脊背都繃直了。
等姜秋堯退開一點后,陳介然才從口袋里掏出兩顆薄荷糖:“我現在用這個代替抽煙了。”
姜秋堯問:“這個能代替抽煙?”
陳介然說:“我也不知道,不過吃糖能釋放體內的多巴胺,會讓人感到快樂,也許就能緩解壓力了。”
姜秋堯看著陳介然的眼睛,陽光下他微微瞇著眼,瞳仁的顏色變成了微微泛黃的棕褐色,看上去清透又明亮。
姜秋堯沒有說話,就這么看著他,陳介然一時間也沒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正當陳介然思考時,姜秋堯說話了。
“我有一個更能釋放多巴胺的方法,你想試試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