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天開始,唐芊芊就不讓王二郎再去地里干活,而是讓他在家學做飯。
王二郎第一次做的白切雞端上桌時,王三郎嫌棄的瞥了一眼,眸光里滿是拒絕之色。
因為他看見雞腿的骨縫里還滲著血絲,這明顯就是沒有煮熟嘛!
讓人怎么吃,吃了會不會肚子痛?
唐芊芊一點也不介意雞腿的骨縫里還滲著血絲。
夾起一塊雞腿肉在醬油碟里蘸了蘸醬油就吃了起來。
一邊吃和一邊點評不足之處在哪里?
王二郎認真仔細的聽著奶奶的點評,想著下一次好改進。
見奶奶都吃了,其他幾人也夾起一塊白切雞蘸著醬油吃了起來。
王三郎覺得雞肉這樣吃,一種原汁原味的感覺,很清爽,雞肉也很鮮嫩。
一只大肥雞,一家人最后吃的干干凈凈的,就連雞湯都喝了個一干二凈。
接下來的時間,唐去芊芊就每天都教王二郎用雞做菜。
直得王家的人把雞肉吃膩的時候,王二郎終于在用雞做菜的這一方面有了突出的成果。
在唐芊芊的點頭同意下,王二郎也踏進了龍城開始了自己的廚子生涯。
王二郎的燒臘店第一天開張的時候,他還有點擔心自己做這么多白切雞,燒雞,醬油雞,鹽焗雞會賣不出去。
結果等這些雞一掛出去,聞到香味兒的賓客們紛紛上門問價。
王二郎被這情形都嚇了一跳,還好他奶奶給他準備了兩個還算機靈的小二。
一個上午四十只雞就賣完了。
第二天王二郎又添加了每種十只,依然被賣光光的。
一天一天的下來,唐蘭蘭終于不用再擔心山上的雞爆棚。
現在她反而還有一點擔心山上的雞不夠用。
唐芊芊也在這個時候又運回來一批半大的雞苗,鴨苗,還有鵝苗。
過年前又能靠著這些大賺一筆。
把王二郎安排好后,唐芊芊就開始給王三郎找活干。
這孩子現在還小,干啥都不成,于是唐芊芊就把他送去了學堂念書。
她也沒有指望王三郎以后能成為狀元啥的,只想著能讓這小子識幾個字,不要成為一個紈绔子弟就成。
王家三個兒郎都有了自己的事業,每天也都在為了自己的將來奮斗。
王二郎的雞肉生意穩定之后,就讓兩個小二在店里看店。
他自己又回家和唐芊芊學習做燒鴨和燒鵝。
于是家里人又開始了幸福又難挨的折磨,每天不是燒鴨就是燒鵝,吃的他們感覺自己都圓了一圈。
在王二郎的燒鴨和燒鵝學習成功后,唐芊芊又教他做叉燒肉,梅菜扣肉,豬腳飯,鹵鴨貨。
王二郎每天都在家里做好吃的,李瑯和唐蘭蘭玩的好年紀也相同。
于是一天天來王家蹭吃蹭喝,一來二去的王二郎的廚藝就征服了李瑯小丫頭。
唐芊芊白撿了一個孫媳婦,可把她笑得合不攏嘴。
楊氏則是埋怨自己女兒是個饞嘴丫頭,被一點點肉食給迷的找不到北。
王二郎的手藝越來越好,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原來的小店鋪已經不夠他使用。
后來又換了一家比較大的店鋪。
現在店鋪里不僅僅是自己賣燒臘,還有一些飯店會到王二郎的燒臘店批發回去自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