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為例!關于何大明同志的處分問題,我覺得大可不必,畢竟他這是想辦法救治我們這些廣大在戰場上流血犧牲的戰士。”
隨著志司主要領導的拍板。
何大明搖身一變成了戰地醫院最忙碌的人。
由于他精湛的外科技術,這些受傷的志愿軍戰士們,往往在他手里可以得到救治,而且手術的成功率達到了9成。
要知道在這個缺藥少必要設備的年代,這樣的成功率已經堪比神跡了。
這就讓那些傷者都希望可以得到何大明的救治。
一開始志司各部的一些軍長,師長都對何大明的這番行為感到不解。
畢竟好好的副軍長不當,每天沒日沒夜地去做手術,救治傷員,這不是典型吃飽了飯沒事干撐的。
但是對于何大明而言,這個意義非凡。
這跟何大明前世的遭遇有著很大的影響,他特別懂得生命的意義。
而且作為農民的日子,看到這些受傷的戰士,何大明感同身受,他沒有高級軍官的架子,一心只想救治更多的傷員,一天18小時奮戰在第一線。
隨著何大明救治的傷員越來越多,那些傷員在養好傷回歸自己的部隊后,就將何大明的事跡開始在自己所在的隊伍里宣傳。
1傳10,10傳100,漸漸的他何大明妙手仁心,白衣天使副軍長的名號在整個志愿軍內部傳了開來。
這讓他在這些志愿軍戰士中的威望有了較大的提升。
而原本這些被何大明叫來協助幫忙的15軍的戰士們,一開始都不理解,但是在何大明以身作則,親力親為的工作態度感染下,都改變之前的想法和態度,開始熱衷于幫工。
而隨著何大明等人的舉措和加入,平讓醫院的傷員在逐漸減少,康復率大幅度增加。
而原本曾經質疑他的那些志司領導都閉上嘴巴,甚至連那些原本嘲笑他的干部們一個個都由衷的敬佩起何大明。
連原本和何大明素有嫌隙的15軍軍長覃威都被他這番大公無私的付出給影響了。
.....................
不過,好景不長。
這一日,就在何大明給一名傷員做完手術準備包扎的時候,他敏銳的發現消炎藥粉的藥瓶內居然有白色的霉菌,這一發現,讓他震驚不已。
他當即質問起一旁幫忙打下手的醫護人員,
“什么情況?為什么藥瓶里面有霉菌?這是保管不利還是怎么了?
快,換一瓶?”
一旁的護士立馬又換了一瓶。
不過何大明發現這瓶也有問題,好像受潮了,這讓他意識到這個藥瓶有問題。
他自己來到藥柜面前,翻找了一番后,終于找到了一瓶完好無損的消炎藥。
立馬撒在傷者的傷口上,并準備用綁帶進行包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