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井生聽完立馬吹胡子瞪眼的說:
“明天一早讓別人撿走了!”
“堤北又沒人去……”
我趕緊打斷張海洋的話,對張井生說道:
“叔,我和包子跟你去,幾十塊磚一會的事。”
“你看看人家吳果,你在看看你。唉。”
張井生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張海洋則是在一旁嘟囔著:
“我又沒說不去。”
有了磚頭的牽掛,張井生很快就放下了碗筷。
見此情形我和包子也不好意思在吃下去了,于是招呼張海洋拉上他家的板車,和張井生前往堤北。
臨走的時候張海霞告訴我們具體的位置,并囑咐我們要小心。
堤北平常很少有人來,因為對面是一片墳地,但從張海霞的婆家回娘家,從這里是最近的路,其它的路要繞好幾里地。
加上是白天,她才從這里路過,如果是晚上,寧可繞路,她也不敢踏足這里半步。
可能是心理作用,剛靠近堤頭便感覺一股涼風吹來,身上瞬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張井生對著墳地開始罵罵咧咧。
“我不管恁是誰,都給我老實待著,回頭路過我給你們燒點紙,要是敢給我弄什么幺蛾子,回來我挨個給你們刨出來!”
說來也奇怪,張井生罵完之后,我感覺身上的雞皮疙瘩消了,四周的空氣溫度也正常了。
幻覺,都是幻覺。
從堤北往東走了幾十步,還真看到堤頭上有被水沖上來的青磚。
張井生用抄網抄上來一塊青磚,我湊過去打量了一番。
青磚長三十公分左右,寬大約十五公分,厚度有六七公分。
最主要的是,青磚上刻有菱形紋,而在菱形紋里面,雕刻著牡丹花紋。
我從張井生那里拿來青磚,然后遞給包子。
包子看了兩眼后,用眼神詢問我。
我輕輕搖頭,示意他現在不是探討這個的時候。
沒一會的功夫,張井生將所有的青磚都抄了出來,我們則是將青磚碼上了板車。
這些青磚花紋樣式統一,雖經過河水多年浸泡,但依然堅硬無比。
可見當時的燒磚工藝已經非常先進。
“海洋,拉車,我們回去。”
張海洋極其不情愿的套上了車,我們則是在后面幫忙推車。
從我這個方向看去,張海洋現在還挺像牛馬。
回到張海洋家里,張井生邀請我和包子進去喝茶歇一會。
我以天色太晚為由拒絕了他,回去的路上,包子就迫不及待的問我,那墓是什么朝代的?
“宋代的幾率很大,咱們明天準備一下,晚上過來探探。雖然宋朝老百姓過的還算富裕,但能用的上這等規格青磚的人,應該最少是個中產階級。”
包子聽后開始摩拳擦掌,他說這趟曹州沒白來,還有意外收獲。
“你應該說幸虧碰到張海洋,要不是他姐,咱們也不能知道那里還有一口鍋兒。”
包子說,這都是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