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仿佛穿越了一般。
眼前,一個令人驚嘆的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我們面前,是一座敞開的巨大石門,石門由堅硬的巨石堆砌而成。
石門對待兩側矗立著高大的石柱,石柱上刻滿了花紋圖案,雖然歷經歲月的侵蝕,但依然可以看出當年的精美工藝。
走過石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闊的石板路。
石板平整光滑,顯然是經過精心鋪設的。
路的兩旁排列著整齊的石燈,這些石燈造型獨特,有的像動物,有的像人物,栩栩如生。
閆川靠近石燈瞅了一眼,說里面還有殘留的燈油。
于是他拿起打火機點燃,好半天,一股微弱的光亮起來。
他如法炮制,將所有的石燈都試了一遍,但最后也有一半的石燈被點燃。
從氣味上來判定,這些石燈的燈油應該是松樹產生的油脂,這也符合實際,東北地區最不缺的就是松樹。
不過經歷這么多年依舊能被點燃,倒是挺讓人驚訝的。
沿著石板路往前走,便是一處宮殿區。
宮殿占地廣闊,氣勢恢宏。
宮殿的主體建筑由巨大的石塊建造而成,高大雄偉,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宮殿的屋頂呈弧形,上面覆蓋著的也是石板,不過這些石板被雕出了造型,邊緣是波浪紋,一個挨著一個,嚴絲合縫,很難想象這是人力而為。
在這里,我們并沒有看到那個猴子,也讓我的心稍安了一些。
“果子,我想不通,為什么古代人要費這么大的勁在地下建造出一個世界?這種費時費力的事有何意義呢?”
其實閆川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綜合考慮之后我覺得可能是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神圣象征。在古代,人們對神靈和超自然力量充滿敬畏,地下被認為是與神靈世界更為接近的地方。
一些古代文明認為地下是神靈居住的區域,或者是靈魂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因此,在地下構造建筑可以與神靈更好的溝通,表達對神靈得崇敬和祈求。
第二點就是祭祀,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地下建筑會被用來當作祭祀的場所,為祭祀提供一個莊重,神圣的環境。
還有就是用于軍事的防御目的,地下建筑隱蔽性強,有戰略優勢,還可以對資源進行儲存和保護。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具體為什么古人要在地下建造建筑,那只有當時的他們自己知道。
我們只能通過線索去推斷,猜想。
“咱們……進去?”
包子的話其實都多余問,他那躍躍欲試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他內心的想法。
“別進去了,里面不一定有啥好東西,在外面逛逛得了。”
我故意這么說,包子嘴角上揚,說我這個人太虛偽。
“狗才虛偽。”
閆川看不下去了,率先走進宮殿,包子緊隨其后,我搖搖頭也跟了上去。
走進宮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扇純銅打造的大門,在歲月的沉淀下,散發著一種古樸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