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哥明顯也看到了那些博山爐,但他還是對身后的青銅編鐘比較感興趣。
“等一等。”
忠哥不知從哪拿出一只紫外燈掃過鐘體,這時我注意到,甬鐘表面的蟠螭紋正在慢慢移動,那些糾纏的龍身鱗片間,細如發絲的金線勾勒出二十八星宿圖。
“你們看,這危宿三星的位置對應著墓道頂部的通風口。”
忠哥抬頭看了看,接著說道:“這是動態星盤。”
忠哥再次用紫外燈掃過鐘體,暗紅色的朱砂紋路在紫光下顯現。
“這里每個時辰,都會根據星宿位移觸發不同的機關。”
我們踩著水銀蒸汽凝結的冰霜挪到墻邊,強光手電照亮了整個柏木壘砌的墓墻。
每根長約一米的方木端頭都涂著暗黃色涂料,在潮濕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著銳利的棱角。
“黃腸題湊!”
忠哥的呼吸噴在防毒面具上凝成白霜。
黃腸題湊我知道,這是主要流行于秦漢時期的一種殯葬制度。
黃腸指的是柏木的黃心,在制作時,會將柏木的皮去掉,制作成柏木枋,因去皮的柏木枋呈淡黃色,所以被稱作黃腸。
題湊是指木頭皆向內,將柏木枋子一層一層疊壘起來,使其呈輻輳狀堆放于梓棺的周圍,形成一個與最近的棺壁垂直的結構,解決了土層對棺槨壓力的問題。
而這種喪葬形式,是古代最高級別的喪葬形式,一般用于天子及其妻妾,一些諸侯,大夫,士也可以用,但不能用柏木,而是用松木和雜木等。
不過有的諸侯,重臣受到天子賞賜也可以擁有柏木制作的黃腸題湊葬制。
“沒想到《漢書》記載的黃腸題湊,保存的這么完整。”
忠哥說完,我開始數著橫向堆疊的柏木層數,當我數到第九層的時候突然停住。
按照漢代葬制,諸侯王可用十五層黃腸題湊,但這面木墻的堆砌方式明顯違反了力學結構。
每根柏木的榫卯接口都朝向外側,形成了無數個蓄力的三角形支撐點。
忠哥用探針輕觸木墻縫隙,帶出了一些黑色粘稠物。
“是混合了硫磺的松脂,遇到氧氣就會……”
忠哥話沒說完,突然扯著我向后急退。
包子和閆川見狀也趕忙往回跑。
整個木墻如多米諾骨牌轟然傾倒,上千根柏木在半空中重組拼接,轉眼間形成了螺旋上升的階梯。
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腳下的地磚突然傾斜成四十五度角。
我趕忙抓住懸垂的青銅鎖鏈,看見那些墜落的柏木在墻壁上撞出耀眼的火花。
“這根本不是墓室!而是一個巨大的魯班鎖!”
忠哥的聲音有些不淡定了,我們也沒經歷過這種情況,在一旁問他該怎么辦?
“忠哥,這些木頭怎么會自己動?難道這也是機關?”
“廢話,肯定是機關,不們看每根柏木上,是不是都綁著幾步看不到的細線!”
我抬頭一看,確實,這細線跟頭發絲一樣,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這么細的線,是怎么承受住木頭的重量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