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梁,將軍當聯外戚所制之皇族與舊臣俯勢于暗處。再許以重利于顧公,助其奪權,后而除之。自可謀其政而亂其國。
大周兵伐南安,待時局有變,可派巧舌之士,以通商之名,賄賂其各派權臣,使其互相爭斗。
游說其間,使朝政不整。兵謀其地,使民生動亂。當可圖之。”
“此乃外交之策,內政若何?”徐平壓住心中之喜,繼續說道。
聞言,李政我沉思許久方才開口。“內政之要,在于安民、富國、強兵。
安民者,當輕徭薄賦,賑濟災民。遣官員內境巡視,嚴懲污吏,安撫百姓。
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
復生產之法,分發田種、具予農戶,減免田租,鼓勵墾荒,不可因一時之利而致根基紊亂。
國之疲敝,亦不可殺雞取卵。
百姓艱難,當予以給之。興修水利,勘察地形,依江河之勢而至,引溝渠,灌溉農田。
將軍可征商以解民困,不可以民困而解國困。
賦以商謀而不可薄民。
民窮,則國亂,殺之不盡。商利而不盡國策可誅之。
聚利于寡眾,國弱之根源。”
“……”徐平追問。“李兄,強兵之策何以?”說是論道,卻成了一問一答。
“強兵之道,一在選將,二在練兵。選將需不拘一格,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唯以武藝、謀略、品德為考量。”說著,李正我側目看了眼徐平身旁的張老四。“練兵當嚴以赴之。
操練,習陣、騎射、格斗,不可或缺。
厚賞軍功,為將者,當分利給之。不可因善軍而輕利。民者,所求皆利。
凡兵戰之場,立尸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
善利使戰,重賞之下,當有勇夫。必死之心,方能求得生機。
審敵虛實而趨其危,直擊薄弱之處。以治為勝,教戒為先。
治理得當,訓練有素,方能取勝。戰前之重利與訓誡,至關重要。
凡戰,智也。斗,勇也。陣,巧也。當擇將而就,用人以長。
徐將軍。兵者,武為植,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武為枝干,文為根本,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小戰用奇,大戰以正。謀不患眾,而患寡決。兵不在多,而在精勇。
分兵而就,不受成規束縛,或千里奔襲,或逐個擊破。
合兵而就,當聚兵以陣。不謀其兵,主將之失。或謀其地,非利而為。國戰,當殲其國兵力,不可因城郡而至戰略有失。
營中紀律嚴整,為將賞罰分明,自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見兩人相談,柳芊芊的神色越來越不自然。不是論道嗎?怎么就變味了?師兄并未擇主,說這些做甚???
聽完李正我的話,徐平心中久久不曾平靜。策略、外交、內政、治軍、統兵,各國之間不缺這樣的人才。
但像李正我這般全科滿分的,哪怕是靖北王府也沒有。
唐禹善戰不善謀,陸錚善謀不善政。宇文蕭算是不可多得的領兵之人,但他同樣不善策略、外交與內政。
就這樣的人才,怎么可能放他回天下學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