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志向!”李政我繼續回道:“廣施仁政,天下歸心。
開言路,聽民聲。興科舉,選人才。不論貴賤。修律法,正典范。仁人之兵,不可詐也。以德服人,以武制政。柔道治國,施惠于民,終得天下歸心。”
沉思片刻,徐平為其搬來椅子。“李兄請坐。”
“謝將軍。”李正我作揖還禮。
“如今大梁被南安入侵,依李兄看,當如何抉擇?”言罷,徐平將身旁的椅子搬到對方的旁邊,當場坐下。
見徐平大搖大擺的坐到自己身旁,李政我微微拱手。“不宜輕動,坐觀其變。
若元南安攻不下,可趁其疲憊,出兵襲其后路。
若大梁能堅守,可暗中與南安結盟,共斂兩國之財。
外亂而內整,示饑而實飽,內精而外鈍。徐將軍于梁境駐軍,當以內修戰備,外示平和。示敵以弱,反擊以制,方可一舉破之。”
妙哉!妙啊!徐平內心竊喜不已。“李兄之策雖妙,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各方勢力錯綜復雜,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聞言,李政我微微搖頭。“徐將軍,雖道阻且長,亦當志堅。昔日夏以變法而掃六合,雖阻力重重,何以妄乎?
依學生愚見,每逢亂世,英雄崛起,把握時機,果斷行事,方可成就偉業。”
徐平微微頷首。“李兄所言極是。旦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上兵伐謀,謀定而后動,方萬無一失。”
“將軍高見!自是如此。”李正我笑著點了點頭。
“李兄!”徐平笑著拱手以禮。“若敵軍據險而守,吾軍強攻不利,又當如何?”
只幾息,李政我便開口回道:“圍而不攻,斷其水源糧道。
佯攻他處,引敵分兵,再尋機破之。
若是險關要道,將軍可圍而亂之,圍點打之,或以大勢壓之,或以內應謀之。非其城破而就于兵者。”
好好好!若能得此人,何愁老爺子北伐無望?如劉邦遇韓信,如劉備得孔明。曹之荀彧,周之呂尚。
念及此處,徐平站起身來。“李兄乃當世大才,所言所道,徐某受教了。”
見此情形,李正我趕忙起身。“徐將軍言重。學生愚見,倒叫將軍見笑。”
“呼!”徐平深吸了一口氣,而后躬身施禮。“李兄,徐某在此有一事相請,略有唐突,請勿見怪。”
聞言,李正我眉頭微皺。“不知將軍所言何事?但說無妨。”
“李兄。如今亂世紛擾,百姓受苦,徐某欲平定四方,還天下以正。
然,徐某自知才疏學淺,此事非一人之利也。萬望李兄出山相助,共成大業。”
“這……”
…………………………………………
(出差結束,開車返程。有五百多公里路,只能更一章了。作者也要搬磚吃飯!各位彥祖見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