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正奇兵臨平京關、孫國安則不遺余力的猛攻丘州,短短數月時間,南安便已失了數郡。
南都皇城內。
朝堂上的氣氛凝重而沉悶。
南帝緊皺眉頭,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陰沉的掃過殿下群臣。
大周這個狗賊,不去收拾元武,跑來欺負南安。一想到這,他雙握扶手,連帶著關節都因用力而泛白。“說話,一個個,平日里不都挺能說嗎?如今大周勢盛,你們都啞巴了不成?”
聞言,須發皆白的太子少師顫顫巍巍地出列。“陛下,大周此番來勢洶洶,已連下四城,我朝危在旦夕。
老臣以為,當務之急應是求和,以保百姓安寧。如今國內兵力空虛,糧草不足,實在難以支撐長久之戰。”
此言一出,朝內議論紛紛。
但凡言戰,這群老不死的總是率先出來求和。
對于求和之談,右將軍怒目圓睜,大聲呵斥。“張口便是求和?
我朝將士在前線攻打大梁,如今怎能向大周低頭?
你個貪生怕死的老兒,只知求和,毫無骨氣!平日里就膽小如鼠,如今更是要將我朝尊嚴拱手讓人!
王賢狗賊,彼之汝母!”
聞言,王賢氣得臉色發白,顫抖的手指著對方罵道:“有勇無謀的匹夫,只知逞一時之勇,全然不顧社稷安危。
兩線作戰,我南安必是國破家亡。你不過是一介武夫,只懂得打打殺殺,懂得什么謀略與大局?老夫羞與你做口舌之爭。”
“貪生怕死,無膽鼠輩。還沒派你上前線就迫不及待的想求和,我朝的骨頭都被你們這群酸腐給壓垮。”
見二人相爭,又有武將出列。“大周兵力強盛,裝備精良,且士氣正盛。
陛下,若此時主戰,恐勝算渺茫。倘若撤回攻入梁境的軍隊,便也前功盡棄。不如暫且求和,待我朝整頓軍備,時機成熟后再圖反擊。”
右相孫謙清了清嗓子,亦是跟著站了出來。“陛下,境內久戰勢必生靈涂炭,百姓苦不堪言。求和雖有損顏面,卻能爭取喘息之機。
待我軍奪取岳州,日后再與周狗決一死戰不遲。李將軍,莫要被沖動蒙蔽雙眼。”
“孫謙,你們這群文弱書生,懂什么戰事!
凡遇戰事,只會求和求和,你簡直是我朝之恥!
似爾等這群只會躲在后方搖唇鼓舌的儒生,有何資格談論戰事!”魯鄉侯亦是隨之大步出列。“我朝豈能向周狗示弱?
求和只會讓對手更加輕視,認為我朝軟弱可欺。”說著,他朝南帝抱拳一拜。“陛下啊,如今應當堅守城池,與大周多線展開對峙,待其糧草耗盡,自會退兵。
王賢、孫謙,我朝就是有你們這幫軟骨頭!平日里只會阿諛奉承,遇到強敵,只想求和保命!
簡直荒唐。”
“無知莽夫,不知天高地厚!打仗不是靠嘴硬,要有實力。
如今拿什么跟大周對峙?似汝這般不知深淺,空有一腔熱血,實乃亡國之言。”
“魯鄉侯,此時莫要意氣用事,得從大局考慮。數國混戰,豈可只看眼前勝負?卻不考慮長遠利益。”
看著臺下爭吵不休的文武,南帝一時半會也是難以抉擇。
打,多半是打不過的!除非入梁之兵回援。
求和屬實是有失體統。這是國戰,哪有剛開戰數月就特么求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