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比和我印象中的高強度鋼似乎差不多,唯一的差別就是碳的含量。’
陳建業在心中暗忖。
碳含量是各種不同鋼材型號最顯著的標志。
其次看鋼材中是否加入了其他合金。
像4140號鋼材就是典型的高強度合金鋼。
‘在合金鋼中加入碳的含量,并不簡單,改變成分之后,新的材料是否穩固,耐用,需要一次次實驗。’
‘不過我腦海中有配方,這個項目用來立項,確實是再好不過。’
陳建業很快有了決定。
新型合金鋼材料研發立項。
他要帶隊研發出強度更高,更耐用耐磨,抗冷抗熱的4150號合金鋼。
下班鈴聲響起,陳建業將資料送回資料室,騎車回家。
吃完飯后,陳建業陪同冉秋葉散步,心里還在想著新型合金鋼的事。
“想啥呢?”
冉秋葉問道。
“工作上的事。”
陳建業微微一笑。
兩人回家之后,陳建業坐在餐桌前,拿出筆記本寫寫畫畫。
他寫下了4140號鋼材的配方,又在配方下面寫著自己的改動配方。
他腦海中有新型合金鋼的配方,但年代不一樣,生產工藝不一樣,他不能照搬過來。
千禧年之后能夠批量生產的合金鋼材料,放在現在,還真不一定能夠生產出來。
六十年代的煉鋼水平,工藝,生產能力和兩千年后都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改變碳的含量,那就從0.1%的碳含量開始添加,找到最穩定的配方比。’
陳建業低喃,做出決定。
他開始起草匯報文件。
名字叫做‘新型合金鋼材料研發’。
一個半小時后,陳建業放下筆,輕輕吐出一口氣。
他已經將自己的思路,立項,研究方法都寫了下來。
明天遞交給蘇新城審核就行。
冉秋葉已經睡著了。
陳建業躺在床上,抓住冉秋葉的一只手,很快睡著。
翌日。
蘇新城辦公室。
“蘇總工,這是我的一點新想法,麻煩你斧正一下。”
陳建業遞上寫好的匯報材料。
“這么快?”
蘇新城一愣,接過材料,當即看了起來。
要是別人遞的材料,蘇新城放在辦公桌上,讓他回去等著。
陳建業不一樣。
蘇新城對他格外關注。
搞技術的人都知道,創新發明的思維,就得年輕人來。
例如成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們都是在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時候提出了震驚世界的猜想或者論證。
等到四十多歲之后,基本上都失去了創造力,給年輕時候提出的理論添磚加瓦。
基本上九成九的技術高手,都是年輕的時候大爆發,極少數的人才能做到大器晚成。
就算是那些大器晚成的科學家,也并非真正的大器晚成,他們只是沒有條件,完成年輕時候的猜想。
年輕人的思維是最活躍的,往往有突發奇想。
年紀大了,思維僵化,被傳統的技術理論束縛,積累的更多是經驗。
幾分鐘后,蘇新城看到4150號鋼材的研發思路,不由抬頭看了陳建業一眼。
他很難想象,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腦瓜子里,到底裝著什么。
為什么這些新穎的、天馬行空的想法,如同熟透的冬瓜一般接連落地。
陳建業面色平靜,等待著蘇新城最終的決策。
花了大概十五分鐘時間,蘇新城放下手里的材料頁,再次看向陳建業:“建業同志,你的才華讓我驚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