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秦父的三弟,帶著一個怯生生的姑娘,來到秦家。
“給你姐姐跪下。”
秦三叔對小姑娘說道。
姑娘跪倒在秦淮茹面前。
“嗨,三叔,你干嘛呢。”
“京茹,別聽你爹的,你跟我平輩兒,跪我干什么。”
秦淮茹彎腰,扶起地上的姑娘。
這位姑娘是秦三叔的女兒,也是秦淮茹的堂妹秦京茹。
“淮茹,你在城里過上好日子了,三叔為你高興啊。”
“你看能不能帶帶你妹妹,讓她跟你一起進城。”
“最好給她找一門親事,我不敢奢望跟你一樣找個工人,能讓京茹嫁進城里,我就滿足了。”
秦三叔很實在說道。
他也希望幾年后,秦京茹能夠給他帶葷腥酒水。
想要姑娘有能耐,必須得嫁得好。
秦淮茹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之前秦淮茹嫁進城里的時候,秦家村的人都不看好,姑娘嫁遠了,那就白養了。
都不在身邊,怎么盡孝,都孝順別人爸媽去了。
但現在,通過秦淮茹的表現,大家伙都知道,姑娘嫁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嫁在身邊,天天能看到又能怎么樣。
自己都吃不上飯呢,能給爹媽一口飯啊?
不如嫁去城里,哪怕手指縫里漏一點出來,也比嫁在鄉下窮苦人家要強。
“三叔,這事你問問我爹媽吧,他們要是同意,我肯定愿意。”
秦淮茹心念一動,覺得這事能辦。
不過她不能太快答應。
得把態度端起來。
太快答應了,顯得自己太好說話了。
秦三叔連忙求秦父秦母。
秦父秦母面子有了,很高興。
“淮茹,你妹妹京茹是個好姑娘,要是你有能力,就幫幫她。”
秦父說道。
“是啊,你一個人在四九城,沒有親戚朋友,要是多一個京茹,也算是有個臂助。”
秦母考慮的更加現實。
秦京茹嫁進城里了,秦淮茹在城里有個親人,肯定更好。
“三叔,既然我爸媽都說幫忙,那我同意了。”
“吃完飯,我就帶著京茹進城。”
秦淮茹答應下來。
“哎,還不快謝謝你姐。”
秦三叔催促秦京茹。
“謝謝姐姐。”
秦京茹臉上滿是欣喜。
“以后你就跟著我,肯定比你在鄉下強。”
秦淮茹握住秦京茹的手。
她剛才想到,帶秦京茹進城,就不用找三大媽幫忙帶孩子了。
這樣每個月可以省五塊錢。
而且秦京茹還可以接一些雜活,一個月再怎么少,三五塊錢還是有的。
能掙回她自己的口糧錢。
把秦京茹帶進四合院,自己絕對是賺,只分賺多賺少。
秦淮茹在秦家吃了頓飯,又待了一個小時,便起身要回四九城。
再晚就不趕趟了。
秦家人一起出動,把秦淮茹秦京茹姐妹兩人送出村子。
“一定要聽你姐姐的話啊。”
秦三叔擺手大喊。
“爸,我會聽姐姐的話的,等過節的時候我再回來看你。”
秦京茹大聲回應,眼里蓄滿淚水。
姐妹兩人在秦家人眼里越來越小。
直至被風雪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