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
“蘇總工,你那邊出人,帶領車間技工鋪設新線,有什么困難嗎?”
楊亮平沉吟一番,看向蘇新城。
既然二十天是車間生產的極限,那就按照二十天的交貨周期來。
楊亮平不可能拿刀架在李懷德脖子上,逼他在十五天內交貨。
“沒有問題,技術辦公室能出十個工程師,我再派一個工程師領隊,總覽全局。”
蘇新城滿口答應下來。
生產任務來了,所有人都要給生產讓步。
保證生產不是一句空談,而是底線。
“生產加班加點,物料采購也要跟上進度,熱得快需要的金屬材料,要備好足夠的儲備。”
“可不能因為金屬材料短缺停工。”
李懷德提出要求。
“我這邊沒有問題,熱得快需要的金屬材料,每天庫房都會統計匯總最新信息,按照目前的生產進度,兩個月儲備有余。”
“如果擴產,我會跟采購那邊開會商量,提高采購額度。”
另外一個負責倉儲物資的大領導講話表態。
“我會協調好物資供應,保證不在我這里掉鏈子。”
“如果有困難,到時候再找楊廠長尋求幫助。”
另外一個負責采購的大領導緊接著講話。
“除了采購,倉儲,生產線鋪設,工人培訓,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大家伙都開動腦筋,熱得快生產工作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出現斷檔的情況。”
楊亮平提問。
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靠他一個人,絞盡腦汁都不可能做到毫無缺漏。
大家伙一起想,查漏補缺,問題會少很多。
再不濟,哪怕以后出了問題,也是大家伙的鍋。
“貨物運輸那塊,需不需要補充人手?”
李懷德舉手,提出問題。
“貨運這塊的工作,會議結束后,我會在內部召開小會,做好盤點分發的工作。”
“不會出現問題。”
一個負責貨運的大領導講話。
“質量控制這塊需不需要加人?或者單獨做一些培訓,百抽一檢的頻次要不要提高?”
又有人提出問題。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十萬支熱得快批量供貨,質量非常重要。”
“一旦出現安全事件,對我們的口碑會是毀滅性打擊,甚至會影響我們國家的聲譽。”
“一定要做好出口質量嚴把關工作。”
楊亮平提出嚴肅要求。
“質量方面把關工作,我心里有幾個想法。”
“首先是擴充人手,設立專人巡線,其次我們將百抽一檢的頻次,提升到五十抽一檢,并且對所有熱得快產品進行目視檢查。”
“其次......”
負責質量把關的大領導思路很清晰,當場提出三項措施。
“老周干質量,我是最放心的。”
“質量交給你,大家伙晚上才能睡得好覺。”
楊亮平笑著肯定。
大家伙臉上紛紛露出笑容。
一場會議開了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