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
對外貿易部辦公室,正在召開一場會議。
楊亮平和陳建業一起參加。
兩人在會議上講述了軋鋼廠的生產進度和相關工作。
“小楊工作做的很好,我很滿意。”
“陳建業同志更不用說,他是這次對外貿易的最大功臣,完成了研發和生產兩大塊的主要工作。”
“你們都很不錯。”
葉部長不吝稱贊。
“都是領導指導的好。”
楊亮平客套道。
“你不用客氣,工作干的好就是干的好。”
葉部長笑著擺手。
說完生產的事,葉部長詢問銷售這邊的工作。
楊亮平和陳建業也在旁聽。
“港城代理商要貨很多,證明利潤很大,正如陳建業同志之前說的,我們應該怎么拿到最大利潤,是我們的思考的主要方向。”
“咱們是源頭廠家,是國營單位,生產的產品品質過硬,賺的錢也應該最多,不能成為某些商人的賺錢機器。”
葉部長語氣鏗鏘,敲定方向。
他也是受陳建業的啟發。
軋鋼廠作為源頭廠家,累死累活生產產品,如果賺的錢還不如商人倒騰一手,那有什么意思?
軋鋼廠是四九城的重工業單位,賺的錢都是國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賺的越多,老百姓日子越好過,不好嗎?
“領導,我們幾個想了一下,能不能增加幾個代理商?”
一個對外貿易部的工作人員提建議。
“增加代理商?你說說你的想法。”
葉部長琢磨了一下,問道。
“我是這么想的,現在我們給港城那邊供貨,只有一個代理商,我們給他出廠價,他拿貨之后在港城銷售,沒有競爭。”
“如果我們增加兩個代理商,三個代理商一塊拿貨,我們可以讓他們報價,價格高的我們優先供貨給他們,這樣我們賣出去的價格會高一些。”
工作人員解釋。
“你說的有幾分道理。”
葉部長想了想,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誰給軋鋼廠報的采購價格高,就優先供應,這樣會逼的代理商提高采購價格。
軋鋼廠的利潤自然提升了。
“建業,你有什么想法沒有?”
葉部長主動詢問陳建業。
他知道陳建業是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每每有驚人之語。
“領導,我覺得增加代理商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我們是廠家,要掌握主動權。”
“另外,我們確實需要幾個代理商,讓他們拓展海外市場。”
陳建業說道。
“你說的海外市場是哪里?”
葉部長不解。
“日韓以及帶碗,還有東南亞,歐洲,美洲等地方。”
“熱得快是一件普適性產品,我們需要,港城群眾需要,別的地方的群眾也需要,我們不能只盯著港城這塊小地方。”
“如果熱得快能夠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銷售,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潤。”
陳建業篤定道。
“所以你想要港城代理商去拓展這些地區?”
葉部長摸了摸嘴。
“是的,我們無法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銷售我們的產品,但港城可以,而且非常方便。”
“我們的產品發到港城,由代理商發到全世界,我們一樣可以賺到非常多的錢。”
陳建業點頭。
“你說的很好,把建業提的這條意見記錄下來。”
葉部長深表贊同。
開完會,葉部長留下楊亮平和陳建業兩人。
“建業,我剛才想了一下,你的建議非常不錯。”
“目前我們面臨最緊要的問題,是再找兩個港城代理商,讓他們幫我們把產品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