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皇上還是有陰影的。
為了天下的太平,在回疆充分展示了他們的誠意以后,乾隆終于原諒他們了。只是對于這個和卓氏,一方面他并不喜歡這種未成年的少女,另一方面,他是真的對于這種身懷體香的“圣女”有了心理陰影。
干脆將和卓氏賞賜給了還沒有成婚的五阿哥做側福晉。
五阿哥也很無語呀,皇帝賞賜一個十八九歲的大姑娘還說的過去,就14歲,也太小了吧,像個孩子一樣,得收入后院還得再養養。
能看不能吃也就罷了,還得被小燕子嘲笑自己老牛吃嫩草。
好在皇上終于意識到五阿哥應該娶媳婦了。
之前的時候他是將五阿哥當成繼承人培養的。所以對于五阿哥的福晉來說,就像挑選太子妃一樣重要。
而如今,乾隆已經將五阿哥排除在太子的候選人當中,而是打算在年紀比較小的幾個孩子當中再挑一挑。那么五阿哥附近的人選也變沒那么重要了,很快就定下了西林覺羅氏的姑娘,西林覺羅氏婉瑩,年17,過了年以后再大婚,18歲,剛剛好,如此,愉妃也終于了了一樁心愿。
紫薇渾然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自出孝之后,皇帝便著手籌備她的婚事。于紫薇而言,這場婚禮可謂熱鬧非凡、聲勢浩大:鑼鼓喧天,十里紅妝綿延不絕。如此排場,已堪稱十分風光體面。
然而,京城內的眾人卻心知肚明,這場婚禮實則敷衍至極。但凡了解內情之人皆知曉,其他皇帝的女兒出嫁時,最差也能獲封多羅格格,陪嫁更是多達六十臺;反觀紫薇,僅有區區三十六臺嫁妝而已。此外,別家的公主、格格所嫁之人若非王孫貴胄,亦定是非凡人物。唯獨紫薇下嫁給了一介包衣奴才,且皇帝并未賜予福爾康抬旗之榮寵。
福爾康明白,皇上這是看不上紫薇,看不上自己,心中卻不由的有些怨恨紫薇,畢竟自己可是被皇上夸贊過的文武雙全的好男兒,大清的棟梁之才。
三番五次提醒她,讓他跟皇上處好關系,處好關系。結果竟然……且不說要讓整個福家都抬旗,竟然連福爾康本人都沒有!要知道當初福爾泰遠“嫁”西藏時可是被冊封為貝子啊!這對福爾康那強烈的自尊心來說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福家夫婦對此也是極為不滿,畢竟他們一直對這位長子寄予厚望。然而,福倫如今所擁有的官位和學歷皆是依靠裙帶關系得來的,他們從未想過要讓福爾康通過正常途徑去爭取晉升。一心只想從皇帝的公主或格格之中挑出一位來,當作自家攀爬仕途的墊腳石。
可惜的是,詩意這些正兒八經的公主哥哥都看不上他。而對他心生好感的晴格格,卻并非皇帝之女。
原本他已下定決心要委屈自己,去迎娶晴兒。兩人曾在福爾康護送太后前往五臺山的時候,一起仰望星空,欣賞明月,談論著詩詞歌賦,暢聊彼此的人生理想。然而世事難料,半路突然殺出個夏紫薇,這使得他看到了迎娶皇帝親閨女的希望之光。畢竟,皇帝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想必一定會比對待晴兒這位親王之女更為優厚吧!
可嘆的是,這位夏紫薇實在是過于無能,既未能給他們帶來地位的提升,甚至連嫁妝都少得可憐。倘若當真迎娶了晴兒進門,恐怕陪嫁也絕對不會如此寒酸吧?
而此時的紫薇卻沉浸在嫁給心愛之人的喜悅之中,她所鐘情的僅僅是福爾康本人而已。在此之前,她從未見過福家夫婦,面對公婆的冷漠態度,她并未感到被輕視或怠慢。
沒有屬于自己的公主府邸也罷,如此一來反倒能夠與福爾康每日親密無間、卿卿我我,亦無需受嬤嬤們的約束管教。至于管家大權未完全交予她手中,她倒也落得個輕松自在。
大婚以后,最初的幾日里,福爾康雖然對未能抬旗一事心存芥蒂,但紫薇生得貌美如花,又有一位身為皇帝的生父之女全心全意地傾慕于他,這著實令他倍感虛榮心上的極大滿足感。
然而,愛情與婚姻畢竟并非同一回事兒啊!
在京城之中,無論是哪家的名門淑女,都會接受家中祖母關于執掌家事的悉心教導,并掌握一整套治家之道。
可紫薇卻偏偏成了那個特例!作為夏雨荷的女兒,夏雨荷并未傳授給女兒如何管理家業的方法技巧,反倒是將自己那一整套風花雪月、兒女情長的說辭灌輸給了紫薇。不僅如此,還不停地向紫薇灌輸她與皇帝之間是何等的情深似海。
進入皇宮之后,眾人得知夏雨荷本就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而且離世時間不長,便理所當然地認為紫薇也必定接受過良好的家教。畢竟,像紫薇這樣初入宮廷的女孩子,如果想要在這深宮內院中站穩腳跟,首要之務便是盡快熟悉那些繁瑣復雜的宮規戒律。在此種情況下,又怎會有人還有閑情逸致去探究她是否具備掌管家事的能力呢!
福倫夫婦并沒有把管家權交給紫薇,但是屬于他們小夫妻之間的一些人情往來,卻需要紫薇過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