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謝謝爹。”詩意也沒有推辭,直接寫了紙條,放在自己看中的五幅畫下面,每幅畫上面的金額都寫100大洋,也許有人出的金額會比自己高,詩意也沒有指望能夠全部把它們拿下來。
“爹,你來了。”杜芊芊此時也正在寫小紙條。杜芊芊《日出》500大洋。
在《日出》下方的木盒當中,靜靜躺著幾張紙條,數量不多,和其他作品下面的紙條數量相差甚遠。杜千千出價500大洋,絕對能夠把這幅畫收入囊中。
更何況,雖然這次展覽本就是為了義捐義賣而舉辦,最終成交價格可能會略高于市場價,也絕不至于有人愿意花費如此巨額去購置這樣一幅《日出》圖。
其實,杜芊芊的首要目標并非單純地購買這幅作品,而是要借助這次機會,為梅若鴻這位在他眼中才華橫溢的畫家揚名立萬。畢竟,在整個義賣活動中,成為單幅成交價最高的畫作,必定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到梅若鴻本人。
當杜世全注意到女兒杜芊芊手中握著的紙條以及上面標注的500大洋時,心中不禁涌起一絲疑惑。就為了這么一幅畫,值得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嗎?平心而論,以他自己有限的藝術鑒賞能力來看,實在難以判斷這幅畫的真正價值所在,但也不覺得這幅作品能值500大洋。于是,他轉頭向一旁的詩意,這個女兒雖然沒有學過西洋話,但藝術這種東西是共通的,學過中國畫也能夠看出西洋畫的好賴來,"你覺得這幅畫如何呢?值多少錢?"
詩意并未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直言不諱地評價道:"從整體構圖來看,還算不錯,用色也頗具膽識,相當大膽。然而......筆觸略顯生疏,不夠嫻熟老辣,瑕疵之處還是比較明顯的。若是讓我來出價購買,頂多也就給個20大洋吧。"
二十個大洋的畫你要花500大洋來買?
杜世全瞪大了眼睛,不知道這個女兒是怎么想的。
“爹,這是我朋友的作品。”
“那汪子默的作品呢你出價多少?”
“汪大哥的作品那里有不少人有意向購買,也不差我一個。我就想幫幫朋友嘛!反正這些錢最后不都是要捐獻給災區人民的嗎?”展館內人來人往,杜芊芊只好小聲解釋。
“幫助朋友也要有底線啊。20大洋的東西你花500大人去買。人家會覺得你是傻子的,你可以買下這幅畫,但是最多只能出100大洋。其他的錢去買汪子默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