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這里是什么地方啊?離市中心還有多遠呀?”詩意滿臉憂慮,輕聲問道。實際上,她心里暗暗琢磨:一個村落,一個鄉鎮,說不定會包庇人販子,但從來沒聽說過一個市長會和人販子狼狽為奸。所以找市長幫助他們回家是最靠譜的。
“這里是川蜀之地,叫春水鎮,梅家堡就在這兒。離市中心恐怕有八十多里路呢!小家伙們,你們從哪兒來的?要去哪兒啊?”瞇起眼睛,上下打量著眼前這群神色慌張的娃娃。
“我們……要么是被人販子拐賣到這里來的,要么是被他們迷暈挾持到這里來的。我們家可都不窮。我們好不容易逃出來,就盼著老伯您能幫幫我們,,把這個事情告知村長,要是能回家,我們家里肯定會好好謝謝老伯您的。”村長之前心里就有點猜測,沒想到事實竟然真是這樣,不由得大吃一驚。
對于人販子,難道真的除了買家以外就沒有人不憎恨他們嗎?事實并非如此,大多數人都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最多也只是在口頭上說幾句表示惋惜的話語罷了。
而在貧窮困苦的鄉村地區,遇到災荒之年將兒女賣掉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那些稍有些錢財但家里沒有兒子的人家,通常會買一個男孩回來延續香火;家中兒子有缺陷的,則會購買一個童養媳來照料生活起居。
即便如今已經進入中華民國時期,法律上明確規定不允許存在賣身丫鬟,只能夠雇傭仆人,但仍有人想方設法地鉆空子。他們以童養媳的名義買下女孩,讓其像傭人一樣干活。等女孩長大后,可以為自己家的兒子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如果兒子瞧不上這個女孩,還可以對外宣稱她是養女,將其出嫁并收取一筆豐厚的嫁妝。這可真是一樁一箭多雕的“美事”啊!
村長只是在思考幫助這群孩子的利弊。
“你們先在在村里休息一下,我想想能不能幫上你呢?”村長把人安排在了祠堂,順便讓自家老婆子給他們準備了一鍋粥。
說是粥,十來個人的量,不過是一碗米罷了,而且這碗米不是白凈的精米,而是還帶著一些谷殼的糙米,不過老是如此,也比這段時間天天咽干饃好,村長此舉得到了一眾孩子的感恩。
村里的人也好奇的看著這些“意外來客”,大人們得了村長的囑咐,并沒有貿然上前打擾。
但是,孩子是管不住的。
一個長相白凈的孩子在一群泥猴似的孩子當中特別的鶴立雞群。
其他孩子都不遠不近的躲在門后觀望他們的時候,這個孩子卻自來熟的走了進來。“你們是什么人?從哪里來的?”
“你又是誰?是村長家的孩子嗎?”詩意以為這個孩子如此的與眾不同會和村長家有什么關系?
誰料到,那人的回答差點讓他把嘴里的粥給噴出來。
“我不是村長家的,我是梅,我叫梅若鴻。”
梅若鴻?是她知道的那個梅若鴻嗎?
翠屏……翠萍?
怪不得她覺得這一次的名字為何如此的耳熟。
看著眼前還沒有的梅若鴻,詩意覺得這可真是冤家路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