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恒的信息并沒有錯,在過了一個小山坡之后,周寧看到了前方草原上修整的鮮卑軍隊。
三千人,只多不少!!
這支鮮卑軍隊看上去并沒有什么特殊的任務,只是人數多一點罷了,他們像一群散兵游勇一樣分散在一小塊區域中,顯得有些懶散。
此處距離雁門并不遠,也不過就是數千里的距離,如果讓雁門的守軍得知這里有這么一支鮮卑軍隊,那么大漢的軍隊不出兩天就能抵達。
但是他們并不懼怕,因為現在的鮮卑,正處在這個民族史上最強盛的時代!
東漢末年,鮮卑發展到了頂點。
因為,此時的他們,乃是由“檀石槐”率領!
因為中國區的游戲背景選在了三國時期,所以很多玩家都惡補了一番三國時代的知識,最起碼的,至少要把小說《三國演義》給看了。
看三國演義對了解歷史沒有太大的用處,甚至會被誤導。但這并不是歷史,這只是一個游戲!
甚至因為三國演義太過于深入人心,《君臨天下》這款游戲在融合歷史因素的時候,還極大程度的參考了這本書。
對于塞外的游牧民族,了解的人不多,周寧也只是看過一些簡略的大概情況,但就只是這么一丁點情況,就足夠讓他明白,此刻的鮮卑有多么的強悍!
檀石槐被推舉為鮮卑首領之后,可謂是勵精圖治,有雄才偉略在身。
他在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奪東漢,向北抗拒丁零,向東擊退扶余,向西進擊烏孫,完全占據匈奴故土,東西達一萬四千余里,南北達七千余里。(這是現實世界的數據,度娘上面就是這么寫的。)
漢桓帝甚為憂患,欲封為王,請求和親。檀石槐堅辭不受,加緊侵掠,建立三部,各置大人統領。
桓帝,就是東漢真正意義上的最后一個君王,漢靈帝的前任,但卻不是漢靈帝的老爹。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桓帝時期,東漢政權依然穩固,只是衰頹之勢已顯。
面對檀石槐的強大威脅,桓帝甚至不敢與其爭鋒,竟然主動想要和親不說,還違背高祖劉邦“異姓不可封王”的組訓,要封檀石槐為王!
檀石槐別說姓的事兒了,就特么連“族”都不是漢族,這貨就是個鮮卑,跟匈奴一樣的草原游牧民族。
但漢桓帝卻依然這么做了,由此可見這貨有多么的怕檀石槐!
最關鍵的是,檀石槐還拒絕了!!
只是可惜,歷史上的檀石槐只活到了四十五歲,在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便因病去世。
一代梟雄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在他手中發展壯大到了極致的鮮卑民族,將匈奴壓著打的強大鮮卑,就在他那堪稱“草包”的兒子和連手中,僅僅不到兩年時間便分崩離析,從此沒落。
周寧在看到這一點的時候,一度非常的懷疑,如果檀石槐不死,那么以后來抗擊塞外民族而成名的公孫瓚,是否還能打出那偌大的威名?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是否還能如此輕易的解決塞外少數民族之患??
講真的,難說……
因為不管是公孫瓚還是曹操,都沒有直面檀石槐,檀石槐牛逼的時候,甚至在他死的時候,黃巾之亂都還沒開始,這倆貨差得遠了點兒。
甚至在檀石槐打下的基礎上,如果繼位的和連沒有那么的草包,將鮮卑在極短的時間內禍禍的不忍直視,只是求穩的話,三國時期的局勢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