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個問題是,那婁丹的這三千萬大軍來到雁門,是要直接發動襲擊,還是為檀石槐打前站、做準備?塔古之前說過,如果不出意外,他們最多再抵擋三個月時間就要徹底撤離,再無與鮮卑抗衡的可能。”
“由此可見,檀石槐自己對于嘉樓河畔的戰事也是有自己的判斷的,如果他也認為匈奴抵擋不了太久了,那么下一步就是他登頂鮮卑神壇的時刻。國內因黃巾之亂而戰事頻頻,此時正是鮮卑南下入侵的大好時機,檀石槐必定會趁著自己在鮮卑族內威望到達頂點的時候選擇對大漢用兵!”
“所以,那婁丹此行,目的只有可能是兩個。其一,攻破雁門,為檀石槐打下基礎。其二,探查足夠的信息,然后在雁門駐軍,時刻準備進攻!”
荀攸點頭,補充道:“若是必須攻破雁門,那么那婁丹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阻礙,都一定會竭盡全力突破過去。因為他必須要在檀石槐到來之前打下雁門,以雁門為基礎輻散整個漢庭。但如果只是為了探查信息,駐軍在雁門周圍,等待檀石槐率領大軍到來,那么……他完全可以見機行事!”
兩種可能性看上去沒有什么區別,但實際上區別很大。
一種是那婁丹如周寧現在這般,無論如何都要達成目標,另一種則相對寬泛、輕松許多。
一旦遇到阻礙,他就可以暫避鋒芒,伺機而動。
就好像一個人歸家心切,如果僅僅只是普通的回家看看,那么前方道路有危險時,他可以選擇繞路,不過就是多花一兩天的時間而已。
但是如果家中有親人病危,他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趕回去見對方最后一面,那么前方道路有可能出現塌方、泥石流等等危機,他也必須從這條危險的路過去,因為時間不等人!
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不搞清楚這個問題,那么周寧這邊的計劃就不好制定也不好實施。
但是那婁丹顯然不可能主動告訴他,這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非常麻煩。
“主公,我以為,不管那婁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們都可以在雁門以逸待勞,有雁門的防御,僅靠那婁丹的三千萬大軍,我并不認為他能夠輕易攻破雁門關!”
這時候,趙云開口說道。
周寧苦笑一聲:“現在最關鍵的問題不是雁門,而是檀石槐。那婁丹的三千萬人想要強攻雁門,不說完全沒有攻破的可能,而是即便攻破了也會損失慘重,漢軍能夠快速的將雁門重新奪回,那樣一來意義就不大了。”
“可是一旦檀石槐擊退了匈奴,率領過億的鮮卑大軍來襲,雁門就完全沒有抵抗之力了。那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問題,也就是說……”
周寧說著說著,忽然停下了,眾人都在等著下文。
半晌過后,他才繼續說道:“也就是說,那婁丹此行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給檀石槐進攻雁門做一些準備。一旦檀石槐那邊擊退了匈奴,率軍趕來的過程中,那婁丹就可以隨時選擇進攻雁門!攻破雁門后,檀石槐直接率領大軍進駐,到時候整個漢庭的北方都會陷入鮮卑的威脅之中!”
荀攸點頭:“如此一來,那婁丹此行的真正目的也就解釋的通了,也正因為能夠解釋的通了,所以我們對那婁丹用兵的意義就不大了。因為他隨時可以選擇戰斗或者撤離,他并不是要拿下雁門,只是做一些前期的準備而已。一旦看到事不可為,他就會謹慎起來,他只是檀石槐進攻雁門的先遣軍而已!”
周寧搖頭一笑,“分析來分析去,要解此局,歸根結底還是要先搞定檀石槐!”
一切的根源都在檀石槐身上,只要解決了檀石槐,所有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但是……
手握億萬重兵的檀石槐,又豈是那么輕易就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