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無法與之抗衡,是因為兵力實在太過稀少,但匈奴的兵力與鮮卑相差并不是很大,一倍而已,若是伏擊成功,鮮卑焉有不敗之理?更何況,檀石槐也不會真的將億萬大軍全部派出,有他親自坐鎮,攻破雁門只需數千萬便可。”
“當初,他不就只用了千萬人便打敗雁門和匈奴的聯軍么?”
周寧皺眉道:“先生的意思是,即便擊退了匈奴,檀石槐也不會將過億的大軍全部帶來,而是會留下一部分在草原之中作為后路?”
荀彧點頭:“進攻雁門用不了那么多兵力,僅僅只是那婁丹率領的三千萬人也夠用了,那婁丹要想攻破雁門很難,但是對于檀石槐來說卻很簡單,這種事情他已經做過很多次了。”
“所以,到時候檀石槐一定不會傾巢而出,聯合那婁丹率領三千萬人先行前往雁門,我幾乎可以斷定,檀石槐原本的打算就是用這三千萬人攻破雁門!”
“因為,鮮卑此刻雖然勢大,可與整個漢庭相比還是差了點兒。別說一億大軍,給他兩億、三億又如何?黃巾四起,天下黃巾軍超過十億之數,漢軍也有數億,草原騎兵又不善攻城戰,檀石槐就算想要入侵漢庭,也最多就是在并州、幽州、冀州等地作威作福。”
“一旦黃巾之亂被徹底平定,等我們反應過來,他還是得回他的草原去。如果所有軍隊全部帶來,且不說后方的匈奴隨時會殺回來,單說萬一被我們全部留在這兒,他今后就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了!”
“因此,匈奴一旦退去,檀石槐必定會輕裝南下,悄悄進入那婁丹的軍中接過指揮權,立刻進攻雁門!”
荀彧一席話,如同醍醐灌頂一般點醒了周寧,讓他豁然開朗!
荀攸更是激動萬分的說道:“鮮卑一億六千萬大軍與匈奴八千萬人對峙,雖然可以戰勝,但想要將匈奴趕盡殺絕也絕對不可能!所以,左賢王塔古也說,他們再過三個月可能就要堅持不住而撤退,可是撤退并非被擊潰,他們還有一戰之力!”
“一旦匈奴退去,整個草原就是鮮卑稱霸,檀石槐的威望將會到達頂點!可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真的將所有軍隊帶過來進攻大漢,因為一旦匈奴反撲就將出現嚴重后果。可是他又不想放棄此刻國內因黃巾之亂而引起的混亂局勢,想要參與進來分一杯羹。”
“所以,在與匈奴戰斗還未分出勝負之前,他就派出那婁丹率領三千萬大軍前往雁門駐扎。一旦匈奴退了,他就會將大部分的兵力全部留在草原中,以防匈奴重新殺回來。而他自己則會秘密趕來,如果我們能夠在中途將其截殺……”
荀攸話沒說完,但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
檀石槐既然要輕裝簡行、秘密前來,那么所帶的軍隊就肯定不會多,到時候以己方強悍的戰斗力,完全有可能將他截殺在途中,這樣一來,沒有了檀石槐的鮮卑大軍,還有何懼?
他們只是人數眾多而已,匈奴并非真的不行,只是檀石槐太強!
一旦檀石槐身死,八千萬匈奴就可以立刻反撲回來,屆時鮮卑必然大亂、草原必然大亂!
如此,他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
“若真能如此,則此次危局翻手可破!”
周寧握拳,神情振奮,他問道:“可是我有點不懂,先生剛才說,要看我膽子夠不夠大是什么意思?”
荀彧一笑,自信說道:“檀石槐的想法我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如此,但是這其中有兩個問題!”
“其一,如何讓檀石槐相信匈奴真的被打退了?其二,如何得知檀石槐南下的路線從而進行伏擊?”
“像檀石槐這樣的人,要想讓他相信匈奴真的退去,真的怕了,真的不敢打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最關鍵的就是,我們必須有人去到嘉樓河畔的戰場,勸說匈奴與檀石槐決一死戰,然后丟棄上千萬人的性命,不得已而退兵!”
“若匈奴真的與鮮卑一戰而損失千萬人甚至更多,那么他們再退,檀石槐就不會有所懷疑。可是,要想讓匈奴拿出千萬大軍送死,這可不光是膽量的問題,還必須有足夠讓他們信服的證據!”
“將軍也必須拿出誠意來,若是你敢孤身進入匈奴軍中勸說,則荀彧愿隨將軍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