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開著夏利,邊開邊思考怎么才能將制度會繩之以法。
這種組織,從外部攻破可不容易。
先看看資料再說。
而視界里,出現了整個制度會的人員構成和運作方法。
“人員:制度會最初以西山籍官員為主體,核心成員是西城劉家。”
“劉家共四個兄弟,老大是西山書畫協會會長,文聯主席,著名古董鑒定人,實際是古董販子。老二人稱劉二爺,是西山政協副主席,之前做過省委組織部長,把控西山吏治,人稱劉部長”
“老三劉志華是核心人物,在最高層擔任秘書長職務”
“老四從商,是組織的錢袋子”
“除這四個人外,科協、鐵路部門,以及五個省份的書記、省長,都是后來加入的”
“在西山,書記和省長雖然不是制度會的,但基本被架空,大權實際上落在了劉老二手里”
這些情況,高洋是知之甚稔的。
簡而言之,制度會組織嚴密,勢力龐大,副部級以上的人就有二十左右。
而真正麻煩的,是運行方式的隱秘性,讓它很難被捕捉。
制度會成員之間并沒有利益糾葛,更沒有資金往來。
甚至多數人相互之間并不認識。
想要入會,需要至少三個以上引薦人,外人根本進不去。
這個組織的目的,實際上也就是劉老三的個人野心:進入最高決策層!
所以,制度會的宗旨不是錢,而是權力。
這比經濟犯罪更讓人頭疼。
但這種小圈子你說犯法了嗎?
真不一定!只是可能犯了紀律。
可誰不參加團團伙伙?
建國同志忌憚制度會,也因為他們結黨。
沒錯,結黨就是制度會的實質。
因為經濟利益勾連少,所以,從外面看,制度會鐵板一塊。
而且有劉老三居中指揮,信息極其發達,連高洋到西山這種事,制度會立馬就知道了。
所以要動它,很難。
一個弄不好,就會身敗名裂。
只不過,高洋已經有了辦法:再堅固的堡壘,也容易從內部攻破!
所以,高洋擒獲胡金銘后,沒有將他繩之以法,而是直接來個取而代之。
高洋覺著,胡金銘在西山的制度會里地位很重要。
只要高洋推動一些事情,讓制度會暴露,那再堅固的組織,也會被拿下。
高洋此刻的腦海里,出現了胡金銘的個人信息。
這個人是劉老二一手提拔的,年少貧困,算是劉老二養子。
如今,胡金銘知道所有制度會的高層信息。
而高洋知道,劉老三也就是劉志華的兒子,名叫周燁,是個浪蕩公子哥兒。
此人是天生的紈绔子弟,玩外圍、飆車,這些東西天天干。
高洋想,劉家家大業大,幾個兄弟很難調查。
可這個周燁,卻是最好的靶子。
何況,據說周燁囂張得緊,就是他的二伯劉老二,也不放在眼里。
這倒是個機會。
周燁只要出事,劉老三不可能全身而退。
不過,要尋找時機,不可以強行推進。
正想著,電話響了。
因為要扮演胡金銘,高洋服用了系統內的“取代藥丸”。
如今他不需要刻意表演,記憶、性格,都完全繼承了胡金銘。
高洋一看居然是劉老二,人稱地下組織部長的劉志輝。
“二爺”,高洋語出自然,說:“我在金城,那幾個人,永遠不可能再開口了。”
對面,劉志輝的聲音非常有磁性,而胡金銘的記憶告訴高洋,劉志輝心狠手辣,是制度會最狠的角色。
劉志輝聞言唔了一聲,“小胡啊,事情我知道了,死幾個人不要緊,你沒事兒吧。”
聞言,高洋都不禁感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