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你講點道理,我什么時候推你了?”
“昨晚天黑,我就輕輕碰了你一下,你就坐在地上了。”
“我哪知道你為什么坐地上了?還以為你喜歡地上涼快呢。”
“這也能怪我?”
“碰瓷也不是你這樣碰的。”
“不知道還以為你家窮的揭不開鍋了,專門來坑我這個熟人呢。”李清在村領導面前,還是能心平氣和的跟楊素素講道理的。
態度先擺出來,反正不是自己找茬,不是自己的鍋。
“什么碰瓷,哪里碰瓷了?”
“別以為我沒讀過書就聽不出來你是在罵我。”
“推沒推我,昨晚那么多人看見,這能做的了假?
你以為你嘴巴一張想不認就不認?”
“村長,你給我評評理,我這一把年紀了,還要被冤枉,我這輩子都沒受過這種窩囊氣!”
“實在不行就把罪魁禍首送派出所吧,讓警察把李清抓起來。”楊素素讓村長評理。
原因是村長姓楊,沒錯,跟楊素素同一個楊。
村子就這么大,誰家不是沾親帶故的。只是關系親疏而已。
楊村長:……嬸子今天怎么突然轉性了?聽說昨晚鬧的挺嗨的呀。
“咳咳,嬸子。我這個村長呢,說實話,也沒多大的權力。”
“抓不抓的,要抓誰,要關誰,我是做不了主的。”
“不過呢,既然你們請我們來調解,說明大家都有想把事情早點解決的想法,
咱們也會秉承著讓雙方盡量和解的態度來辦事。”
“當然如果最后實在談不攏,鬧掰了,以后老死不相往來,也行,都是你們的自由。”
“我們也只能從中協調協調勸導勸導。”
“畢竟咱們也不能逼迫你們必須要咋的咋的,咱們也沒那么大的能力。”村長說著自己的態度。
這話也就對楊素素說了。
換個家庭調解,村長還是會客套客套的,但對楊素素,算了,村長也不端著了。
沒那必要。
村里其實平時也沒啥事。也就與楊素素有關的這一大家子比較奇葩,
每次吵架都喜歡找村長來調解。
其他人都是自行消化了,不麻煩大家。
這搞的次數多了,誰受得了。
其實村里也會有一些調解,比如誰家子女結婚了,要分家,當然會請村長書記他們來作證。
也能明確下家里的房子、土地、存款怎么個分法,怎么個贍養老人法,每年給多少錢,老人歸誰管,生病了誰出錢,百年后誰送上山等等。
但像李清家這種,自家人干仗,又涉及不到什么金錢的,很少有人會去找村長書記來評理。
當然有可能是因為有家丑不可外揚的思想,也有可能是臉皮薄,畢竟為了這么點小事,去麻煩村長書記,也不好,感覺敗壞自己的名聲。
但李清和楊素素他們,不在乎呀。
該說不說不愧是成為過一家人的人。
“嗯,村長說的對,你們各自說說事由,再說說訴求,也就是你們想要達到個什么目的。”李書記也開口道。
羅文和羅明兩家人也進屋,各自找位置坐。
“舅媽,坐這。”李靜給大家抬凳子。
“舅舅,舅媽,這有凳子。”
“好,我們自己來。”
“羅文,來了呀,來,這邊坐,這邊有空位。”
此時李書記他們是坐在剛剛吃晚飯的大圓桌前的,當然碗筷已經撤了,桌子已經收拾干凈了。
“對,對,對,坐這邊。正好這個有空凳子。”楊村長見羅文來了,招呼他坐自己旁邊。
這些年羅文他們為村里還是出了不少力的,至少村里的基礎設施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為村長,自然很喜歡羅文。
“李書記,楊村長,羅隊長好。”羅文一一跟眾人打招呼,好歹是公共場合,
甭管私下交情咋樣,輩分咋樣,怎么稱呼,這場合這樣喊沒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