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自律機器人并不需要工人去操縱,它自身搭載的機械邏輯足以維持這個大家伙的運轉,并且讓它如同珀菲科特身邊的人偶女仆一樣識別語音指令并執行。
尤其是在這臺大家伙身上,珀菲科特還特意為它加入了識圖功能。
任何標準的工程設計圖它都能夠識別,并按照圖紙進行施工,突出一個簡單省心。
不過相對應的,這臺大家伙也需要至少一名煉金術士和一名工程師負責維護。
畢竟這臺大家伙就像是原世界的大型工程機械,它們確實很強大,也有著驚人的工作效率,但是維護起來也同樣驚人。
好在珀菲科特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維護的問題,在這臺大家伙的設計上盡可能的采用模塊化的設計,簡化了復雜的內部結構,使其能夠更便捷的維護和使用。
但不管怎么說,一名用于排除故障的煉金術士,一名負責解決技術問題的工程師,對于這臺大家伙來說還是必要的。
這也是之前使用蛇形盾構機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了。
之前使用蛇形盾構機挖掘峽灣鎮地下的庇護所的時候,就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
工人們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就只能去叫煉金術士和工程師來處理。
因為叫的太頻繁,以至于被那些工人叫煩了的煉金術士和工程師們直接在蛇形盾構機身上改了一個小房間,每天抽出兩個人輪班,就待在那個小房間里,確保能隨叫隨到。
當他們這么做之后,不僅僅是故障的處理速度得到了加強,就連故障率都在工程師和煉金術士的巡視之下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工人在綜合素質上還是有一定的缺陷,至少過于復雜的技術問題他們解決不了。
工程師和煉金術士的存在依舊是必要的,而且相較而言珀菲科特更喜歡高技術人才,而非單純的勞動工人。
但是這個世界和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制約了生產關系的發展,以至于這個世界的工業結構依舊是勞動密集型,而不是技術密集型。
不過隨著空想煉金術的普及,珀菲科特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未來這一切都將發生改變。
畢竟,機器人的工作效率,絕不是普通的人類工人所能夠比擬。
這一點即便是那些勞動工人本身,在看到工程機器人四只機械爪能夠同時抓起需要幾個人才能抬起的建筑構件或者巨大的原木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一臺機器就足以頂他們至少五十個人了。
是的,珀菲科特在將大型自律工程機器人造出來之后,就將它投入到了峽灣鎮的地下庇護所建設之中。
這臺大家伙很好的發揮了自己的作用,讓施工進度得到了飛速的提升。
雖然地下庇護所的內部設計高度并不足以容納這臺大型機器人進入其中,但珀菲科特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這一點,所以這臺大家伙的六條腿都是可以折迭和伸縮的。
它能夠將六條機械腿中的任意一條伸展到至少三十米的長度,也能將其折迭成不到五米長的短形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