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臺大機器人的造型,確實讓珀菲科特有些招架不住,因為它太像一只蜈蚣的腦袋了。
扁圓的身體珀菲科特可以理解這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承載貨物而設計的,四條長腿更沒什么好說的,她自己設計的工程機器人在造型上只會看起來腿更長也更多。
畢竟長腿是雪地行走的必要設計,而多足結構也能夠使其行走更加穩固,也能有效提升其崎嶇地形的通過能力。
但當數個這樣的扁圓機器人被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就讓人怎么看怎么覺得怪異了。
“你覺得如何?有什么改進的意見嗎?”薇兒似乎不太覺得這東西丑,反而一臉期待的等待著珀菲科特的評價。
珀菲科特按捺下了自己想要吐槽的,也抑制了自己的審美對這東西的偏見,轉而使用全知之眼來對其做一個評定。
“大型多功能自律機器人”
“制作材料:卓越”
“制作工藝:杰出”
“效果:擁有六百匹馬力輸出動力,可以多臺連接成一個高效運輸平臺,并具備路面清掃、建筑施工和物資運輸等多重用途”
“評價:一份相當優秀的設計,但受限于設計者在工程學上的造詣不足,它雖然設計的很不錯,但結構冗余、有效載荷浪費不小,建議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造。”
看到全知之眼如此評價,珀菲科特頓時了然,顯然全知之眼和自己的看法相差不大,都覺得薇兒的設計中有些地方確實需要改進。
首先無疑就是這個造型,扁圓的設計確實可以做到提升運載能力的作用,但事實上并不需要設計的這么極限。
圓形確實是相同條件下能夠將載貨面積擴展到最大的設計,但問題是在實際使用中,并不需要用到這么極限的設計,直接用長方形的貨倉其實也是沒有關系的。
而多個圓形平臺的連接,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只要能夠將連接接口設計成活動的,那么這個組合結構的靈活性將會十分卓越。
但是,薇兒并沒有采用活動接口的設計,于是乎這個明明可以很亮眼的結構,就顯得十分的呆板,看上去就只是單純的將幾個機器人接在了一起,而沒有考慮更多實際運用的情況。
當然,以薇兒的技術就算沒有活動的接口,這幾個機器人在連接在一起之后,也不是直接被鎖死成為一條直線,而是依舊有一定幅度的關節活動空間,可以做到彎曲或者扭動的動作。
但對于珀菲科特來說,這種設計就太糟糕了。
所以她在問薇兒要過了設計圖之后,直接在上面改了起來。
首先主體結構變成了多個長方形的貨箱,這樣可以和履帶車的底盤適配,而且也便于在大型機器人身上進行堆迭,同時也更便于運輸散貨,以及對重要物品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