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菲科特向幾位參加茶會的貴族夫人介紹了自己的制糖工藝,并表示希望大家一起拿出一筆錢來開辦一家制糖廠。
這筆生意頓時引來了幾位貴族夫人極大的興趣,其中一位立刻關心的問到:“伯爵大人,這種新式制糖工藝的產量和成本如何?和老式的制糖工藝相比具體的優勢在哪里?”
這也是其他人最關心的問題,一個制糖廠她們并不太放在眼里,雖然這可能是巨大的利潤和收入來源,但這么多人分顯然到每個人頭上能夠獲得的收益并不算太豐厚。
與之相比,能夠和珀菲科特建立良好的關系才是這些貴族夫人所看重的。
至于說關心制糖工藝的問題,這當然是在給珀菲科特遞話題,同時也是一種變相拍珀菲科特馬屁的手段。
畢竟珀菲科特發明了這項新技術,以她一貫以來的表現來看無疑是要比老技術更好、效率更高的,但明著吹捧就落了下乘。
至少對于她們這種層次的人來說明著吹捧實在是有些不入流,而且以珀菲科特的身份來說她也聽膩了。
所以與其直接吹捧,不如裝作不懂的樣子詢問珀菲科特這項技術的優勢在哪里,這樣也算是撓到了珀菲科特的癢處。
雖然依舊是吹捧,但卻不著痕跡。
讓她自己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作,可比你吹噓她多么厲害更有效果。
事實上就算珀菲科特能夠明白對方是在拍自己的馬屁,她也還是帶著幾分她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得意在介紹著這項技術:“與傳統的制糖工藝不同,我的制糖技術是不需要原材料的,或者說這原材料遍地都是。
我剛才已經說過,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為淀粉,然后再將淀粉制成糖。
淀粉制糖我相信大家都懂,這就不過多解釋了,而二氧化碳轉化成淀粉,則是對植物光合作用的模仿。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我們不需要大面積種植甘蔗或者甜菜來作為制糖原料,只要空氣里還有二氧化碳,還能夠獲取水就能夠維持工廠的運轉,源源不斷的生產出糖來。
在成本上來說,相比起過去的制糖方式,幾乎可以說只剩下工廠的維護成本了,而這一方面則和傳統制糖廠相比沒有顯著的成本增加。”
光合作用是植物學家們的發現,和原世界發現光合作用的過程相類似,也是一位科學家嘗試將一只小動物、一盆植物和一支蠟燭一起放到了一個玻璃罩子里,然后發現植物可以“凈化”空氣。
不過稍微有一些區別的是,這個世界因為有煉金術的存在,對光合作用的研究和解析要比原世界稍微快那么一點。
煉金術士們很快就發現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了氧氣,而碳則被植物轉化成了碳水化合物。
這也算是目前生物科學研究領域最前沿的成果之一了,為此皇家科學院還曾經為發現光合作用的生物學家頒發過獎章等榮譽。
但發現并不代表能夠利用,煉金術士們覺得這沒什么籃子用,既然植物能夠做到這一切,那就讓植物去做就好,沒有必要讓煉金術士來代勞。
然而對于珀菲科特來說,這些研究成果無疑成為了她拿出來的這套新式制糖技術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