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原住民們已經跟我提了幾次,他們想要讓孩子們回歸傳統,跟著獵人學習打獵,跟著老人學習如何辨識草藥,更多的繼承和延續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我知道了,這件事我會關注。”珀菲科特點了點頭,卻并沒有承諾什么,又或者立刻做出什么決定。
這種理念的沖突在她看來是很正常的,畢竟現在北境的學校雖然在普及教育,12歲之前的孩子都必須去讀書,但能夠教給這些孩子的東西還是有限的。
畢竟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這個時代的教育更多的是突出一種實用性。
學習數學、語言文字,這些別說是原住民了,就算是一般的工人也覺得會數數和寫自己的名字對于孩子來說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學那么多。
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學校里,不如跟著父母或者師傅學習一門手藝,將來好謀生。
對于原住民來說,自然也是一樣,他們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到能夠在如今的環境下能夠生存的手段,而不是在他們看來完全沒有什么太多用處的東西。
想到這里,珀菲科特對地方官說道:“帶我去學校看看,我想聽聽孩子們自己是怎么說的。”
“好的領主大人,這邊請。”地方官自然不會拒絕珀菲科特,帶著她向小鎮的學校走去。
沃斯德鎮也是有地下庇護所的,大部分的鎮民真正居住還是位于地下,畢竟相對更加溫暖的環境溫度帶來的是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
只是相對來說原住民更習慣于生活在地上,雖然他們也明白地上的環境不太適合生活,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一些習慣并沒有那么容易改正。
尤其是對于人類本身來說,生活在地面上和陽光下,是一種本能。
住在地下,更多的還是來自于環境的逼迫,以及來自官方層面的命令。
于是大部分的沃斯德鎮民其實和北境其他地方相差不大,大家都是白天在地面上活動、勞作,到了晚上回地下去睡覺。
不過沃斯德鎮的學校,卻還是修建在地面上,這讓珀菲科特感到稍稍有些意外。
她對地方官問到:“為什么把學校修在地上?我記得北境所有的庇護所在修建和規劃的時候都把學校預留在地下庇護所最好的位置吧?”
珀菲科特自然不會記錯自己的設計,按照她原本的規劃,學校肯定是要在最溫暖舒適的地方的,而在一個庇護所里有什么地方能夠比能量塔旁邊更暖和呢?
而且當時珀菲科特設計庇護所的時候,還沒有能量場和恒溫結界,自然也就無從談起讓人在地面上生活。
地方官趕忙解釋道:“這是當地原住民的要求,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從小就適應風雪,而不是待在溫暖的環境下如同溫室里嬌弱的花朵。”
“只有冰雪才能淬煉出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精神!”此時一個豪邁的聲音傳來,一個看上去像一頭巨熊一般的人向珀菲科特行了一禮:“向您致敬,尊敬的大酋長,灰熊部落向您問好。”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