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進行改造的話,她可以在此基礎上直接構思改造方案。
其次,經歷過了再貝洛伯格抽取集體夢境中的精神力來釋放煉金術的事情之后,珀菲科特可以借用切諾伯格的集體夢境來施展大規模的煉金術,這也為城市改造提供了便利。
而且這樣一來,很多問題就變得簡單了,至少人口和工人珀菲科特不用費心思去考慮如何抽調和如何安置了。
切諾伯格的人口就是現成的,而且這座城市本身也可以提供各種施工所需的相關服務。
甚至于當浮空城建好離開之后,留在原地的施工場地也可以改造一下變成浮空城的維修泊地,在浮空城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降落下來停靠于此,進行物資補充和維護。
不過相應的這么做也會有其他問題產生,比如說城市改造過程中如何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畢竟這是涉及整個城市的大規模改造,要動的地方太多了。
如果不是切諾伯格屬于新建沒有幾年的城市,城市結構相對清晰,改造起來也沒有那么麻煩,珀菲科特根本不會動這個念頭。
但在認真考慮之后她還是選擇折中一下,在切諾伯格周邊選擇一塊區域建設新城區,然后將新城區改造成浮空城的核心。
按照她原本的設計,浮空城是分成不同的區塊的,有核心區塊、城防區塊、弒神武器區塊、工業生產區塊等等。
這種模塊化的設計可以讓浮空城更容易建造,同時在遇到故障或者需要檢修的時候更容易進行維護。
畢竟可以將損壞的模塊從浮空城整體上分離出來,單獨降落進行維護和修理,甚至可以做成可替換式的,直接用新的模塊進行替換。
當然,相應的復雜結構會讓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維護的成本。
但兩相比較,整體來說還是做成模塊化的結構更合適一些。
也正因為出于這樣的考量,珀菲科特將單個浮空城的模塊設計成了統一尺寸的六邊形結構。
整個模塊以一塊大型浮空石提供升力,維持整個模塊的懸浮,然后根據不同模塊之間的功能不同,在其框架結構的基礎上增添各種功能和設備,從而實現不同模塊之前的不同功能區分。
比如居住模塊就可以盡可能多的建設居民住宅樓,以盡可能多的數量來容納人口。
同時可以在居住模塊周圍配置諸如學校、公園、市場等功能性設施齊全的服務模塊,以此來滿足居住模塊的生活需求。
甚至可以基于這種特殊的結構模式,在一個服務模塊周圍掛上一圈六個居住模塊。
而核心區塊則設置有諸如城市議會、行政部門辦公樓等重要的城市管理設施,從而對整個浮空城進行管理。
城防模塊則完全可以做成一個軍事要塞,為浮空城提供武力保護;而工廠模塊……
珀菲科特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將這些想法都記錄了下來,準備之后應用到浮空城的建設中去。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