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對于飛龍的研究并沒有占據珀菲科特太多的時間。
這個詭異的拼湊玩意雖然確實引起了她的興趣和好勝心,但珀菲科特并沒有沉迷于對飛龍生物特性的純粹學術研究。
她更注重實用性,基于飛龍的生物特性設計了一個煉金術轉化儀式,將這些數量龐大的尸體進行分解、轉化,從而將其轉換成可用的煉金材料。
這種技術源自于古代煉金術,正是珀菲科特曾經用來轉化神尸制作弒神裝甲的核心技術。
只不過,這一次她將其簡化了不少,并且沒有浪費飛龍原本的設計。
她在飛龍那堪稱扭曲的生物結構基礎上推演出了一套完整的機械結構,并將其優化改進,最終得到的是一種類似于撲翼機的機械造物。
這款以蒸汽核心為動力源的撲翼機,外觀上融合了飛龍的流線型身軀與蝙蝠的翼膜結構,整體呈現出一種介于生物與機械之間的獨特美感。
機身長約八米,采用飛龍皮轉化來的生物合金打造,表面覆蓋著仿生鱗片狀裝甲,既減輕重量又增強抗壓性。
機身中部設有一個圓形的蒸汽核心艙,艙體內部有著閥門與管路與提供動力的蒸汽核心相連接,用于調節蒸汽能量的輸出。
而蒸汽核心艙則通過一套齒輪傳動結構將動能傳遞至翼骨基部的動力關節,這些關節由高強度齒輪和液壓裝置組成,能夠模擬飛龍翅膀的高頻振動,提供強大的升力和推進力。
撲翼機的翼展約十二米,翼膜由多層復合材料制成,表面嵌入了飛龍翼膜的鱗片狀纖維,既保證了柔韌性,又賦予了極高的抗撕裂性。
翼骨由三根主骨支撐,末端分叉成蝙蝠般的指狀結構,內部中空并填充了輕質合金,確保強度與重量的平衡。
撲翼機的尾部細長且靈活,末端裝有一組可調節的尾翼,用于在飛行中保持平衡和調整方向。
尾翼表面覆蓋著與翼膜相同的復合材料,確保整體結構的協調性。
在撲翼機的機頭部位,設置有一挺三管轉輪機炮,通過彈鏈供彈,是撲翼機唯一的自衛武器。
珀菲科特原本打算模仿飛龍的噴火器官,但后來想了想,發現這東西長在生物身上或許還可以,但對于一架飛行器來說就顯得有些太煞筆了。
所以珀菲科特在認真思考之后,撕掉了原本的噴火器設計,改成了現在的轉管機炮。
不得不說,這樣一改之后不僅順眼了很多,而且也實用了很多。
噴火器的射程還不到五十米,而轉管機炮……朋友,機炮它們棒極了,機炮子彈在空中至少能飛一千兩百米。
撲翼機的設計令珀菲科特感到滿意,雖然這只是她從飛龍的身體結構中獲得靈感推導出來的東西,但這并不能掩蓋這一設計的閃光點。
當然,設計歸設計,實際生產出來效果如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測試。
珀菲科特利用一頭大型個體的飛龍王尸體進行了轉化,產出了珀菲科特所需要的煉金材料和零部件之后,組裝成了第一架撲翼機。
她的目光掃過撲翼機的每一個細節,確認無誤后,輕輕拍了拍機身的鱗片裝甲。
“開始測試。”她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
蒸汽核心艙內的符文開始閃爍,煉金能量緩緩注入核心。
隨著一陣低沉的嗡鳴聲,撲翼機的翼膜微微顫動,隨后緩緩展開。
翼骨基部的動力關節開始運轉,齒輪咬合的聲音清脆而有力。
撲翼機的尾部輕輕擺動,尾翼調整角度,準備起飛。
“啟動升力系統。”珀菲科特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