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叫段羽。
是大漢朝的一個大將。
他在抵達涼州之后,便開始屠戮羌族。
而一個多月之前,還有大量的雜胡相繼逃入西域。
原因無二。
都是因為這個叫做段羽的將軍。
傳言,他在涼州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屠戮了將近二十萬的雜胡還有羌人。
童格羅迦的目光看向遠處......
看到了那個騎在黑虎上面的雄偉的身影。
是他嗎。
片刻之后,段羽來到了樓蘭國的城下。
趙云來到段羽身旁,將剛剛發生的事情告訴了段羽。
“無所謂,一個于窴的將軍而已,不長眼,殺了就殺了吧。”段羽輕聲的說道。
于窴國位于西域南道的中間一段。(當下在和田)
距離樓蘭還很遠。
而他目前還沒有經略到于窴那個位置。
就算以后到了也無妨。
這兩天在前往樓蘭國的路上,段羽通過荀攸惡補了一下關于西域大小國的人口以及軍隊數量的知識。
于窴國在大漢出現的最后一次記錄當中,戶籍大概有3300戶,人口大概在兩萬人上下,至于軍隊不超過兩千人。
這種小國,說是彈丸小國都有點說大了。
還不足大漢朝正常的一個縣的人多。
雖然已經斷絕了很多年的消息,但即便是有所增長,又能漲到哪里去。
至于樓蘭國的消息則是更準確一點。
因為樓蘭國距離敦煌不遠,這么多年一直都有消息。
樓蘭國的都城,也就是此時段羽面前這座城池名叫捍泥。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比較小的城郭,共同組成了樓蘭國。
而當代樓蘭國的國王名叫童格羅迦。(非杜撰,史料可查。)
樓蘭國總戶籍大概在一千六百戶,人口一萬五千人左右,士兵數量大概在兩千人上下。
具體和于窴的人口數字和軍隊數量都差不多。
但樓蘭作為河西走廊連接西域的第一站,這里有較多的西域行商,以及涼州的商賈將這里作為中轉休息的地方,再加上此處有水源,也是補充物資的地方。
所以樓蘭國相對于更遠的西域諸國比較發達一些,也比較富庶一些。
按理來說,樓蘭國和于窴的國力幾乎相當,不會畏懼于窴。
可于窴背靠烏孫國。
這些年來,在大漢與西域斷絕來往,撤裁了西域都護府之后,烏孫國王在早年受封西域長史一職,隨后便開始僭越行使西域都護府的之權。
攻略他國不說,還向西域諸國征收稅賦。
而于闐國作為西域南道中間的小國,則是依附了烏孫國,成為了烏孫國收稅的稅官。
若是有膽敢不從的,烏孫國就會派兵,或者派出使臣讓幾個臣服于他的小國聯合攻打不聽號令的小國。
這些都是荀攸給段羽普及的知識。
當然了,趙云并不知道這些。
但趙云知道,北宮伯玉當初有烏孫國的資助。
這就是敵人。
所以剛才出手的時候才毫無忌憚。
在鐵石頭傳令之后沒有多大一會的功夫。
樓蘭國王童格羅迦便帶著一眾士兵從城頭上趕了下來。
一同的自然還有公主安迪羅伽。
膽戰心驚的樓蘭王童格羅迦來到距離段羽數米的地方,右手撫胸躬身彎腰行禮道:
“樓蘭小國之君,見過天朝上將軍。”
樓蘭王身后的公主一同沖著段羽行禮。
ps:目前本書已經將近一百二十萬字,小作者相信,絕大部分看到這里的讀者大大們在之前都已經有所了解。
之前為了補充一些史料,小作者開了每個人的單獨任務列傳,是為了真實性。
后面有點懶了,但最近一些書評當中,又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小作者沒有一一解釋。
此書中的人物,完全貼合歷史,包括西域的資料,都是經過嚴格查證才會寫。
如果還想看單獨人物列傳還有地理地圖的,也可以@小作者,小作者會重新恢復。
再次聲明,所有西域諸國的史料都是經過查證的,當然也包括地理地貌,水文天文,人物時代背景。
還有一點,這是我的專業,而不是我的業余愛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