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昧致書,望乞海涵。
龍嘗聞智者審時,明者度勢。
今漢室傾頹,豪杰并起,天下大勢已非一州一地所能制衡。
將軍坐擁荊襄水師,雄踞江漢,然觀四方之勢,豈無惕然乎?
一者,荊州之勢已危。
劉景升多疑,內不能制宗賊,外不能御強鄰。
江夏遭孫權所覬,而涼王,擁甲百萬,已據夷陵上游,且天下數州之地已入涼王之手。
將軍雖善水戰,然以一州抗數面之敵,譬如孤舟逆巨浪,豈有完理?
二者,涼王之勢正盛。
涼王雄才大略,麾下謀臣如云,猛士如雨。
賈某不才,亦率蜀中精銳東出;甘興霸橫行江表;趙子龍白馬銀槍,所向披靡;更有南中蠻兵,跋山涉水而來。
今我軍已據三峽之險,水陸并進,縱將軍善戰,能擋幾時?
三者,天下之變在即。
孫權雖據江東,然兵少糧乏,難成大事。
劉表守土之犬已無法自保。
陶謙膽小怕事,居徐州而毫無作為。
揚州劉繇,早晚歸涼王刀下亡魂。
兗州劉岱,青州孔融無一人可抗衡涼王。
將軍乃是漢室之臣而并非劉表之忠。
龍昔日也與涼王為敵,但涼王卻不計前嫌委以重任。
涼王寬仁愛士,尤重將才。
若將軍愿舉荊州水師來歸,必以上將之禮相待,共襄大業。
否則,一旦兵臨城下,傾巢之下豈有完卵乎?悔之何及?
龍素知將軍非愚忠之人。
劉表之立,將軍皆能權衡利弊,擇主而從。
今大勢如此,何不早決?
若得將軍相助,則荊州可定,江南可圖。
他日論功行賞,將軍豈止于一州都督?
書短意長,伏惟明察。
若蒙垂詢,可密遣心腹至秭歸大營,龍當親迎,共議大事。
賈龍頓首。
“賈龍竟然要我背叛劉表轉投段羽......”
蔡瑁收起手中的信件,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歸降段羽。
歸降段羽。
說實話,蔡瑁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段羽如今占據天下五州之地。
又手握朝廷權柄,扶持天子太后。
麾下兵強馬壯。
可即便是要投降,也要有投名狀。
若就這般投降,又怎么會受到重視?
而且......
而且若是此戰之前,還好說。
他手中還有三萬荊州水軍。
可是現在。
一場大敗之后只剩下了一萬多的兵馬。
怎么辦?
蔡瑁皺著眉頭將信件收起坐在位置上苦思。
正當蔡瑁苦思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了一聲通傳。
“將軍。”
被聲音打斷思緒的蔡瑁一時惱火。
“不是說了嗎,不要打擾本將。”蔡瑁一聲厲喝。
“將軍,襄陽來信,說是務必馬上送到將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