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不是輸光了錢,一直在想辦法嘛。”
“就提了點東西上門,看看能不能借點錢,應應急。”
“結果.....”
說到這兒,周海峰雙手一攤,顯得有些不爽。
王翔云立即追問道:“既然人家拒絕借錢給你,那怎么后來又去幫你擔保了呢?”
“這兩者的性質,不是一樣的嗎?”
周海峰嘴角撇了撇。
“我哪有這個面子。”
“當時銀行這邊讓我找擔保人,可我大哥、二姐、三哥,全都已經幫我在其它銀行簽過字了。”
“我把這個情況一說,客戶經理直接說不行。”
“沒辦法,我只能找找其他人。”
“但怎么說呢.....幾個要好的朋友,不是跟我一樣負債比較高,就是已經在臺海銀行有業務往來了,完全不符合簽字擔保的條件。”
“后來實在沒辦法,我只能又去找金建國。”
“開始他不同意。”
“還跟我說....他兒子早就交待過,家里日子剛好起來,最好不要跟別人涉及到‘錢’這一塊。”
“無論是借,還是簽字擔保。”
“如果親戚朋友真有什么難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幫一把,肯定幫。”
“幾千塊、或者一兩萬都行。”
“只救命,不救急,也不救窮。”
“哪怕最后實在還不了也沒事,至少不會因為錢成了仇人。”
“我當時還試著繼續懇求了一下。”
“但建國顯然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不愿意簽字擔保。”
王翔云等的就是這些話。
前面鋪墊這么多,一個個問題往下順,不就是想讓周海峰自己主動說出來嘛。
這叫引導式提問,是完全合法合規的。
很多小伙伴搞不懂,什么叫引導,什么叫誘導。
所謂引導,其目的,是通過預設問題引導對話方向,來幫助理清事實或獲取特定信息。
比如:‘你今天晚上吃了什么?’
提問內容明確且結構化,不影響對方回答的真實性。
誘導就有意思了。
它是通過預設答案,或暗示、影響回答方向,來引發不實陳述。
比如:‘我看到你去了鹵味店,是不是買了燒鵝回來加菜?’
這就可能導致被問者,去迎合你給出的預設答案,影響客觀真實性。
往往在涉及‘pua、茶里茶氣、陷害.....’經常能用到。
短劇中,有一句經典語錄,就能完美體現這一點。
‘哥哥他肯定不是故意的,全都怪我,是我的存在,惹得哥哥不開心了。’
是不是很熟悉。
這叫誘導式陳述。
暗戳戳的就把帽子給扣在了別人頭上。
王翔云此時問道:“你當時怎么懇求的?”
“總不能說,借錢是為了拿來付利息,打牌的吧!”
周海峰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王翔云。
嘴上回道:“肯定得用正當理由啊!不然誰會給你擔保。”
“我就說....找銀行貸的這筆款,是為了購買原材料,用于廠子的生產經營唄!”
王翔云聞言,立即裝出一副詫異的樣子。
“這不是騙人嘛,你那個廠子明明早就已經沒有在經營了。”
“難道金建國不清楚這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