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紫,9歲的二女兒,性格內向,她靜靜地站在一旁,用她那雙明亮的眼睛觀察著烤箱,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她輕聲說:“爹爹,月餅是什么味道的?我好想嘗一嘗。”
鄧棠,6歲的老四,是個好奇心旺盛的小男孩。他擠到烤箱前,小手輕輕觸摸著烤箱的外壁,感受著從里面散發出的熱氣。“爹爹,我也想學怎么用這個烤箱,以后我也能烤月餅給你吃。”
最小的鄧嫣,4歲,活潑可愛,她拉著姐姐鄧姹的手,不停地跳躍著,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姐姐,我也想吃月餅,月餅一定很好吃!”
眾人聽得也要流口水,仿佛已經聞到了那誘人的香味。但就在這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這美好的期待。
“二妹夫,你又在搞什么鬼?”一個粗獷的聲音傳來,原來是大舅子劉演,這次跟劉秀二人來莊里避難,一改此前對鄧晨的認知。
劉演皺著眉頭,笑著看著那個烤箱,轉換不同角度來看,顯然對這種新奇事物很感興趣。“你知不知道,現在外面亂得很,王莽改制,民不聊生,你還有心思在這里搞這些沒用的東西?說說看,有什么用吧!”
鄧晨微微一笑,并不為劉演的話所動。“大哥,正是因為世道艱難,我們才更需要尋找一些樂趣,不是嗎?”
劉演的笑聲在鄧府的庭院中回蕩,他的話語中帶著明顯的挑釁和好奇。“歪理邪說,不過我喜歡。快點弄你說的那個什么月餅吧,我倒要看看有沒有你說的那么好吃!”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鄧晨新奇想法的戲謔,但眼神里卻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鄧晨微微一笑,對劉演的態度不以為意。他知道,真正的說服力來自于行動和結果。他轉身對廚子們說:“開始吧,讓我們用這烤箱烤制出前所未有的美味。”
在鄧晨的指導下,鄧府的廚子們開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烹飪嘗試。月餅的制作,對于他們來說,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
首先,是餡料的準備。精選的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經過烘烤,散發出陣陣香氣,然后與細膩的砂糖和豬油混合,攪拌至均勻。鄧晨特別強調,餡料的制作要恰到好處,既不能太濕,也不能太干,以保證月餅的口感。
接著,是面團的制作。選用上等的面粉,加入清水和少量的豬油,揉至面團光滑有彈性。鄧晨告訴廚子們,面團的揉制是月餅成功的關鍵,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技巧。
然后,是包餡的過程。廚子們將面團分成若干小劑子,搟成圓形的面皮,再將調好的餡料包裹其中。這一步驟要求手法熟練,力道均勻,以確保月餅的形狀規整,餡料分布均勻。
包好的月餅,表面還要刷上一層蛋黃液,這樣烤制出來的月餅色澤金黃,更加誘人。鄧晨親自示范,教廚子們如何均勻涂抹,不留死角。
最后,將包好的月餅小心翼翼地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炭火在烤箱底部和頂部燃燒,溫度均勻傳遞,使月餅在烤制過程中受熱均勻,外皮逐漸變得酥脆。
庖房外面,圍著看熱鬧的下人們依舊議論紛紛,他們對這所謂的“月餅”并不抱太大希望。“我看這鐵箱子能烤出什么好吃的,別是浪費食材罷了。”一個下人小聲嘀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