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珍登時一臉驚詫:“丁院判辭官了?那現在是哪位太醫負責給太后、萬歲爺請平安脈的?”
五公主放下茶碗,道:“如今是許太醫負責為太后請平安脈,至于萬歲爺那邊,如今是為姓楊的太醫負責日常為萬歲爺請平安脈。”
“可是……萬歲爺怎么會準丁院判辭官呢?”維珍小聲問道。
丁源是太醫院里面資歷最深、醫術最高的了,而且一直都負責著萬歲爺跟太后的平安脈,別的太醫辭官也就罷了,按說丁院判辭官的難度是最高的,尤其是丁院判如今不過六十出頭。
旁的職業,這歲數可能不算小了,但是對于郎中來說,說不定職業的黃金生涯才剛剛開始呢,按說還能在院判這個位置上發光發熱不少年呢。
所以冷不防地聽說丁院判辭官了,維珍極為詫異。
“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說到這個五公主還嘆了口氣兒,“這回為了萬歲爺的腿疾,丁院判是嘔心瀝血,以至于累壞身子,聽說丁院判如今眼睛都看不大清楚了,也是可憐。”
“好在如今也有合適的太醫能夠接替丁院判負責顧看萬歲爺的龍體,所以萬歲爺看在丁院判服侍多年的份兒上,就允了他的辭官,還賜了他白銀千兩回鄉安養。”
“說起來也新鮮,如今負責為萬歲爺請平安脈的,是才進太醫院不到半年一位姓楊的年輕太醫,才三十啷當的年紀呢。”
“那想必是醫術了得、華佗在世。”維珍抿了口茶道。
“嫂嫂說的不錯,這回萬歲爺腿疾能夠痊愈,就多虧了這位七哥引薦的楊太醫呢,”五公主道,說到這里,五公主又不由感慨,“七哥一直不聲不響的,冷不丁立下此等大功,這回大封皇子自然是差不了他的。”
在跟隨圣駕回京之后,七爺就第一時間將自己府上的郎中舉薦給了萬歲爺。
就七爺的說法,正是有了這位姓楊的郎中,自己多年的腿疾才得以治愈,已經整整兩年沒有復發了。
被腿疾折磨了小半年的萬歲爺哪兒有不心動的?當時就收下了七爺的孝心。
七爺說的不錯,這個楊太醫腿還真有兩把刷子,這才多久的功夫,萬歲爺的腿傷就有了極大的改善。
如今萬歲爺真是離不開這個楊太醫了,這倒是讓丁源總算能得以喘口氣兒了。
還以為自己最終肯定要死在任上的丁院判,如今也總算看到了辭官的可能。
維珍差點兒嗆著,好在是忍住了,忙把茶杯放下:“什么?七……七爺引薦的?”
“是啊,七哥一直飽受腿疾困擾,一到秋冬就疼痛難忍,有時候連床都下不了,也不知是哪兒尋來的這位楊太醫,多虧了這位楊太醫妙手回春,如今七哥的腿疾早就痊愈了,好幾年都沒有復發過了。”
“雖然胎里帶的殘疾好不了,但是七哥如今行動包括騎射都不受影響了,可見這位楊太醫是真有本事。”
“也是七哥命好,正好讓他抓到了機會,有楊太醫日日在御前行走,萬歲爺哪兒不念著七哥的好?就連七哥的額娘戴佳娘娘這回也要母憑子貴、揚眉吐氣了呢。”
“之前咱們都以為萬歲爺是要給良嬪娘娘晉位,結果良嬪娘娘因為不祥前腳被挪宮,萬歲爺后腳就賞賜了戴佳娘娘呢,嘖,真正要晉位的是誰這還不明白嗎?”
“不止戴佳娘娘,這回大封皇子,說不準七哥也能收獲頗豐呢。”
五公主在感慨七爺母子的出其不意、后來居上,維珍卻滿腦子想的都是楊太醫。
姓楊的年輕太醫,不過三十啷當的年紀。
如果她沒猜錯的話,五公主口中的這位楊太醫,應該就是楊志遠。
當年在西北,因為四爺遭遇落石,手臂受傷,得了這位叫楊志遠、擅長骨科的郎中醫治,這位楊志遠的醫術不錯,為此四爺跟維珍都前后賞賜了他。
然后這位楊郎中就來了一招禛門立雪,一門心思求著能跟在四爺身邊伺候。
只是四爺身邊并不缺郎中,所以就沒有帶楊志遠回京的想法,偏生那個時候,京師傳來消息,說是七爺因為腿疾發作又連累了生母跟福晉被萬歲爺訓斥。
然后四爺就安排人把楊志遠送回了京師,讓他為七爺醫治腿疾。
四爺當時是奔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把人送去給七爺治腿的,沒想到這位楊志遠還真是有兩把刷子,在楊志遠的醫治下,七爺的腿疾漸漸有了好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