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
400米
300米.....
副駕駛梁正宏的兩只眼睛始終盯著飛機高度儀。
當看到指針指向‘1000’(英尺,304米)時。
立即大聲提醒道,“300米了。”
其實不用他提醒。
陸輕舟已經從機頭下方,越來越清晰的河谷地貌判斷出飛機的大致高度了。
所以陸輕舟立即向后上拉操作桿,把機頭飛拉了起來。
這架本來向下俯沖的波音737-700客機,在空中完成了一個很絲滑的拉升。
飛行姿態改為平飛。
然后沿著河谷朝著上游飛去。
陸輕舟現在完全就是憑借自己的技術和經驗駕駛飛機在河谷之中穿行。
雖然飛機高度略高于河谷,甚至高于河谷周圍的山峰。
但是依然只能沿著河谷往上飛。
因為除了河谷地帶,周圍全都是花高聳入云的高山。
飛機如果不沿著河谷飛行。
而是保持低空在群山峻嶺之中穿行的話。
飛過了一座山峰,還有更高的山峰等著呢。
到時候怎么辦?
只能撞山了。
所以現在最安全的飛行方式,依然是沿著河谷自下游往上游方向飛。
雖然河谷蜿蜒曲折。
但只要控制好高度和速度。
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
如果這架波音737-700的飛行軌跡被完整的體現在雷達屏幕上的話,會發現這架飛機的飛行軌跡并不是像平常那樣是一條直線。
而是和河谷一樣蜿蜒曲折。
就像一條蟒蛇在河谷上空爬行一樣。
所以這種進近又被稱之為蛇形進近。
轟隆隆~~~轟隆隆~~~
飛機發動機的咆哮聲在河谷上空炸響。
咆哮聲和造成的回聲就像古代戰場上喧囂的鼓聲,刺耳且激昂。
當飛機沿著河谷往上游飛行了大概二十多公里。
機頭正前方。
一團稠密的濃霧彷佛是攔路虎似的,攔在了飛機前行的道路上。
這團稠密的濃霧。
就是罩在日喀則市區上空的那團濃霧了。
飛機還沒有飛到濃霧的邊緣。
能見度就已經肉眼可見的變差了。
此時坐在駕駛艙里的三個人,就像是三個近視眼一樣,看什么東西都模模糊糊。
“高度還是太高了,我們還得再下幾十米才能繞開這團霧。”梁正宏大聲道。
陸輕舟臉上露出了一絲猶豫。
現在飛機的高度已經夠低了。
要是再下幾十米。
豈不是貼著河谷飛行?
但是現在已經距離和平機場不足50公里了。
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冒了那么大的風險。
要是這時候退縮了。
豈不是之前的付出全都白費了?
臨門一腳,不得不射。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所以陸輕舟咬了咬牙,輕輕向前壓桿低頭,然后對梁正宏沉聲道,“下調襟翼15度,擾流板拉起來一半。”
“好。”梁正宏沒有任何遲疑,馬上執行陸輕舟的指令。
坐在第二機長的陳彬已經緊張得快把后槽牙給咬斷了。
瘋子。
這兩個人都他媽是瘋子。
媽的飛機在河谷里蛇形進近還嫌不夠。
現在還要持續下高度?
你們難道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