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財政!
涼山州的情況如此,北境的情況也差不多。大燕朝廷的軍隊,一共有四部分。最核心的燕山軍,是整個大燕最精銳的大軍,是皇室的根基。
燕軍之下,就是四鎮大軍,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四鎮軍,都是武者成軍,其中的鎮北軍由朝廷百戰堂統領,坐鎮燕山萬仞城,是大燕抵御北蠻的主力。
四鎮軍隊下面,就是十二州軍了,涼山軍就是十二州軍之一,十二州軍比起以上五只大軍差了不少,士卒的入伍條件已經不要求是武者了,普通人就可以進入,若是成為武者,便可以擔任伍長、隊正這樣的小官了。
在下面,就是各地的守城府兵了,多是戰場上受傷退役、退伍的士卒,或者是天賦一般的軍屬子弟,里面強者也有,但是良莠不齊,戰斗力一般。
在十二州軍之中,其余九州都是十萬人一軍,唯獨北境三軍,有著北蠻的威脅,是十五萬人一軍,而且陛下特批北涼王組建一支為數五萬人的精銳騎兵,用來抵御北蠻。
北境軍隊數量,冠絕整個大燕,在大燕十二州之中屬于最多的。但是北境三州,百姓卻是大燕十二州最少的,土地也是最貧瘠的。
大燕十二州,無論是燕北五州,還是燕南四州,百姓自古在此扎根繁衍,文化昌隆,人口眾多,土地肥沃,適合農耕。
唯獨北境三州,是燕太祖從北蠻打下來的土地,之前本來是草原,用來種植莊稼,收成不高。北境三州的百姓,都是從燕北遷移過來的,盡管繁衍了百年,但是比起其余九州,依舊差得遠。
而且北境戰事頻繁,士卒撫恤是一個大頭,一年需要花費的撫恤金,甚至比大軍的軍餉還要多,單單靠著北境三州,完全負擔不起北境三軍的開支。
北涼王在此扎根數年,對北境的情況了如指掌,北境的生產力如何,北涼王沒道理不知道,那為何還要和大燕爭奪北境。
就在楚江思索的時候,一旁的陳宮接著開口道:“但涼山州的一眾官吏,從未按照十稅四收取,在北境建立之初,一直都是十稅五,三十年前變為十稅六,十年前,十稅七!”
楚江眉頭微皺,十稅七,這已經是王朝末年時候的稅賦了,縱觀華夏歷史,東漢末年、三國后期、南朝末年,只有這些時候稅賦才能達到這般地步。
同樣,十稅七,也意味這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王朝覆滅在即!
“公臺,稅賦如此之重,百姓焉有活路?”這個世界之中雖然有超凡力量,文道武道皆有玄妙,但是種地的,依舊是普通人,和前世古代沒有任何區別。
“大人,近五日,我曾研究過北境民生。北境地廣人稀,農田雖產量低,但是數量卻多,百姓手中田地充裕,若是勤勞一些,十稅七,尚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