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顯然,這絕不可能,目前大夏之中,武者的占比尚且不到三十分之一,至于后期各級武者數量更是少之又少。
到了混元境之上,全部都是召喚人物和演天學宮的人。
和即將到手的北部三州相比,完全是農村和城池的區別,一個天一個地,指望前者通知后者,后患無窮!
根據錦衣衛的調查,大虞內部的武者占比要比大夏高,平均二十個人里面,就有一位能突破后天境界,成為后天武者。
人口基數龐大,武者占比還要比大夏高,大虞的整體實力可想而知。
面對這么一個龐然大物,想要將其徹底消化,無論多好的方法,所花費的時間都在二十十年往上。
不過這是一個勢力成長所必須的經歷,可以縮短,但不能沒有。
時間是一個王朝的必需品,時間悠久并不意味著強大,但強大的勢力不能沒有時間的沉淀!
“傳旨給張居正,開始調集文官團隊!”
“遵旨!”
大夏目光平靜的看著眼前的輿圖。
大夏為了這次戰爭準備了三年,劃分準備吃下的疆域,僅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罷了。
為了吃下這些疆域,楚江和張居正等一眾文官定下了不少策略。
包括而不限于抽調現如今北地九成九的刀筆吏,還有張居正麾下的文官,只留下少量文官吏員安插在地方上,維持北地的運轉。
剩下的,楚江準備全部投入到新的三州之中。
大虞有九州,每一州分八府,總共九州七十二府,府之下,還有郡縣!
看起來等級不多,但是每一府的面積,都比現在的大夏打,其中的郡縣數量非常之多。
楚江準備集中所有召喚文官,率先將主要的三州城還有二十四府城給控制住,隨后在自上而下推行大夏的政策。
從律法,政體,軍隊、教育等等各方面完成同化和吸收,花費二十年時間,將三州之地徹底吞下,補足大夏的底蘊。
同時,楚江還準備遷都,將都城遷到三州最中間的浮光州。
同時還要修建新都,修建屬于大夏自己的都城,宣揚華夏文化,凝聚大夏國運!
大夏建立至今已經八年有余,這些年里面,大夏用的都是燕國以前的皇宮,大明宮,只不過是改了個名字罷了。
甚至皇宮之中的浮雕,都是按照燕國文化繪制的,很多地方雖然都經過重新修繕了,但仔細看,依舊能看到很多屬于燕國的痕跡。
而且有些大型建筑,簡單的修繕也無法更改了,修改一下浮雕,換一下掛飾可以,但總不能將御花園推平重修吧?
燕國的皇宮,楚江住著自然也不舒服,而且以往燕國面積狹小,在北地十六國之中都是弱國,皇宮的大小規模可想而知。
完全配不上現在的大夏,其實在長安城,無論哪一國的探子來都會被震驚到,不是因為大夏強。
而是因為大夏的都城太小了,大夏的皇宮也太小了,小到不如大虞的一個郡城大!
大夏的皇宮,甚至還不如大虞頂尖的富商府邸豪華!
這些情況楚江也清楚,先前楚江沒打算修,完全是因為北地不是大夏的舞臺,修了早晚待遷,而且用不了多久,如今有了北地三州,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也用不著蝸居在一座小城里面。
除了以上兩件事之外,還有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辦。
大夏要辦的事情很多,武將將地盤打下來了,接下來該看文官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