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由于李淳風修建長安城,營造我大夏都城,圍殺山河帝君,勞苦功高,功勛卓絕,其侯爵擢升為正二品列侯,為諸侯之最,侯爵之首!”
“賜蟒袍一件,賜紫金綬帶,賜玉章金令!”
“身著蟒袍,可見君不拜!”
“腰纏紫金綬帶,位同一品大員!”
“持玉章,可號令十二部,調動地方官吏,凡一品官員以下,皆可調動!”
“攜金令,可調動禁軍,地方府兵!”
“賜帝令牌匾一塊,懸于府前,文官見之下轎,武官過之下馬!”
楚江威嚴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浩蕩的國運降臨,一片幽光灑落,一卷圣旨從虛空之中落在了李淳風手中,另一邊,李淳風原本的侯爵印記,以及陣部尚書的官員同時發生了變化。
朝堂之上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李淳風身上,大夏的第三位列侯出現了。
第一位藥王,煉丹之術冠絕天下,一直為大夏源源不斷的提供丹藥,以供朝中修士、軍隊修煉,功勛卓絕,封列侯之位!
第二位賈詡,一道計策攪動天下風云,引動整個九州修士為大夏效力,為大夏帶來了海量的召喚點,為進入大夏神威席卷天下奠定了基礎。
眼前這位,數年前以劍勝強敵,以器贏蠻族,一人贏下了兩場乾坤三決,以一己之力挫敗了超級勢力,之后再度出手就是昨日圍殺山河帝君一事。
但之前的左慈供奉和戚繼光將軍都參與了圍殺山河帝君一戰,兩人也只不過是封了三等侯爵而已,很顯然,并不足與讓李淳風封列侯。
既然如此,那讓這位陣部尚書封列侯的,應該就是營建都城了,不知道修建了怎么樣的一座都城,能讓這位直接封列侯。
雖然這位之前就是侯爵,這次還有圍殺山河帝君的功勞加成,但能成為列侯,這個營造都城之功絕對不小。
一時間,朝堂上的所有臣子,對這個未曾謀面的長安城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眼下的都城是大夏的第二個都城,也不能這么說,浮光城從來都不是大夏的都城,只是陪都罷了,應該說是大夏權力核心所在的第二個城市。
第一個是昔日的北地十六國之中的燕山城,當初陛下建立大夏之后便將其改成了長安城,之后就是浮光城一直到了現在。
嚴格來說,兩個城池都是臨時湊活用的,眼下的長安城,才是大夏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都城,自己修建的第一座都城。
想到這里,所有人都是一陣心潮澎湃。
但凡王朝定下,第一件事歷來就是修建新的都城,或者是改名,確定新的都城。
這兩條路之中,無疑是修建一個新的都城影響更大,效果更好,新的都城修建完畢,這也意味著大夏真正在此方天下站穩了腳跟。
當然,這些都是對于一般王朝而言,修建一個都城十多年,足夠讓一個王朝從開國之初的戰陣之中恢復過來,也足夠讓王朝治下的百姓徹底轉變心思,和之前的朝代劃清界限。
而且經過開國皇帝十幾年的治理,這個時候王朝的元氣也恢復了過來,對于普通朝堂來說,這個時候,王朝才算是恢復了元氣,徹底站穩了腳跟。
當然,這些對大夏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十幾年時間對尋常朝廷只是休養生息,站穩腳跟,但對大夏而言,足夠統一整個天下了,現如今的大夏,別說在七玄州站穩腳跟了,整個九州世界已經是大夏的囊中之物了。
不過大夏不需要歸不需要,但一個全新的都城,打著大夏標簽的都城對大夏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也是時候搬到大夏的都城當中了,一直呆在陪都之中也不是個事。
“傳朕旨意,龍武上將軍蘇定方,威遠上將軍韓擒虎,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官職不變,功勛暫且記下,等日后再封賞!”
群臣心中的想法并沒有影響到楚江,楚江威嚴的聲音再度響起。
“微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