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漢連連點頭,“有小麥稈,還有黍米草。”
“那就好。我跟你商量個事,你用家里的麥稈或者黍米稈幫我打些草席、草苫。一張草席一百文。”
“就一張破草席哪值一百文嘞?不要錢,我打好就給你送過來。”
“我要的不是一張草席,要許多張而且要厚實些。若是你們家得麥稈不夠,還得麻煩老伯你去跟其他村民買一些。”
“你要這么多草席做什么?”老漢有些懷疑地看著沈清棠,怕她變著法的給自己錢。
“家里蓋房子用。大概要長約十丈……”
沈清棠報了兩種尺寸給老漢。
一種草席長寬都是偏房的尺寸。
一種要長一些寬一些,打算蓋大棚用。
需要的草苫、草席過多,就憑他們一家四口編到過年也不一定干完。
一家人商量出雇傭老漢的辦法,既能幫老漢的忙也能早日種上大棚蔬菜。
“行,我編。”老漢痛快應承,“就你說這用不了一百文一張,二十文就夠了。你說得草席我們一天都能打好幾張。”
“還有稻草、麥稈的草錢。我知道村里人一般留著麥稈什么都是為了燒。若是都幫我打了草席,你們還得買柴火,最起碼也得八十文一張。”
老漢擺擺手,“咱就在山底下買什么柴火?隨便上山撿點樹枝就夠用。
你要的這些草席,我家草足夠用,不行我就找鄰里要一點兒。二十文一張足夠。”
要不是沈家人堅持,他都不想要錢。
最后一番討價還價,定了三十文一張草席。
在一邊兒忙活的沈嶼之聽見一老一少討價還價覺得好笑,“活了大半輩子,頭一次見買家要多給錢,賣家少要錢起爭執。”
沈清棠在這邊跟老漢商討草苫、草席的尺寸、厚度,那邊其余沈家人已經開始布置套圈場地。
老漢來的早,給他們占的位置好也寬闊。
沈清柯撿了根木棍在地上隨手畫了一個約丈寬的正方形。
冬天土質硬,木棍只能在地上劃出淺淺的痕跡。
沈家幾個人輪流上,總算把痕跡劃的略微明顯了些。
沈清棠瞥了眼,中斷跟老漢的聊天走過來。
“二哥,方框里擺套圈用的東西。方框外還得再劃一個大方框,比之前的小方框寬個四五尺。”
沈清棠站在方框鄰街的邊上,拎著裙擺,腳尖點地示意,“大概在這個位置。若是不好劃痕跡,就用咱們爬犁架上帶著的麻繩在沿著線條框起來。”
沈清棠更傾向于用麻繩框起來。
只在地上劃線,人多了踩過來踩過去線條慢慢就容易看不清,還是一米高的麻繩邊框更實用。
“扯麻繩好是好。”沈嶼之拿著木棍用力往土里插。
最后木棍都折了,也沒扎出洞。
他才說出后半句,“難題是沒辦法把木棍插進土里,咱們就沒辦法扯繩子。”
繩子是軟的,想要一個一米高的方框得先楔木橛子。
沈清柯嘗試了下也以失敗告終,遺憾道:“帶錘子來就好了。”
“有錘子也不好辦。”沈清棠搖頭。
冬天本來上凍土地就堅硬,他們所在的還是一條人來人往的街上,腳下的路面比其他地方更堅硬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