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木屋跟普通百姓的木屋是兩種房子。
有錢人家的木屋比石頭房都奢侈。
窮人家的木屋才是容身之地。
老漢說的更適合沈家。
蓋房子照例是打地基,這回人多力量大。
下層還是鋪了石頭,又做了雙層中空的木地板。
沒鋪竹管通溫泉。
一來偏房將來要做雜物間用。
二來沈清柯說有暖氣太熱。
孫五爺表示他只是過客無所謂。
雙層中空木地板是為了防潮。
木板蓋蔬菜大棚之前就已經泡在桐油里,這會兒全都泡透了,拿過來直接用。
木屋不像之前沈家蓋的土屋。
土坯屋最主要的部分是做土磚,只要土磚做好,拉好平衡線,努力把墻砌的橫平豎直不歪不斜就行,技術含量略低。
木板墻兩片連接處要做榫卯結構的處理,這樣才能嚴絲合縫。
屋頂也是木框架,大梁沒有正屋那么麻煩,也沒那么高那么寬。
木板先拼接一層,再蓋上草席,上薄泥。
最后才是青瓦。
青瓦是臘月二十四才去城里買的。
人家店家都關門了,問到住處,好說歹說才又開門給裝了四架爬犁青瓦。
上下兩層全部堆滿,只留了坐人的一小塊空地。
木屋前期準備工作久,真到蓋的時候速度也快。
地基打好,先立個大致的木框架起來,重點就是找水平。
然后像拼搭積木一樣,把長方形的木板一塊塊拼接在框架上。
說起來幾句話的工夫,沈嶼之和沈清柯父子加上斷腿的孫五爺一直忙到大年二十八才蓋好。
還是挑燈加了三個夜班。
因為臘月二十九要去接草苫子回來,做兩邊的收尾工作。
馬上就是除夕,想在年前住進新房里就只能趕進度。
臘月二十九。
沈清棠把第八批剩余的二百兩香皂和第九批三百二十兩肥皂帶上爬犁。
這次進城的沈清棠和沈清柯以及御用車夫季宴時。
城門一開,沈家兄妹就看見老漢拉著板車等在城內。
沈清棠和沈清柯一人坐著一架爬犁,還各自有拉著兩架爬犁,還在爬犁后面有掛了一個帶小木輪的木板,否則怕裝不開那么多草苫子。
老漢看見沈清棠和沈清柯,遠遠地就笑了起來,回頭朝車上喊:“恩人來了!”
車上的草苫子動了起來,很快從里面露出三個腦袋。
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子。
一個年輕婦人還有一個老太太。
年輕婦人自己跳下板車,又把孩子抱下來。
老漢扶著老奶奶從車上慢慢挪下來。
沈清棠一行三人到跟前,恰好他們都下了車。
老漢領頭,齊齊跪在沈清棠他們面前。
齊喊:“謝謝恩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