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棠干脆親自寫了個本子,雇了個說書人在門口說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縣令夫人跟縣令不能說的二三事》。
當然,在縣令的轄區,就算沈清棠不怕,說書的也不敢這么明目張膽的造縣令夫人的小黃謠。
說書人把縣令夫人以及相關人員的名字換了,背景換了,連朝代都換了。
比如沈清棠從甜品鋪子東家變成了故事里的豆腐西施。
縣令夫人成了村里正夫人。
連王員外都有名有姓,在故事里是一村惡霸,窮兇極惡。
沈清棠添油加醋講縣令夫人如何周轉于兩個男人之間。
又如何跟王員外行茍且之事。
兩個人如何周瑜打黃蓋,情深難分。
縣令如何忍辱負重。
故事里,縣令的兒女都不是他親生的。
沈清棠如何無辜被牽連。
此類故事,無論古今,人們都愛聽。
店門前的人圍了一層又一層。
沈清棠怕他們累著,還讓人趕制了幾條長凳讓他們坐著聽。
當然,不白聽。
長凳放在離說書先生最近的位置,屬于店內消費顧客的專屬vip坐席。
有些來的晚的人,為了坐到最前頭,或多或少得到店里買些東西。
沈清棠雖然沒設最低消費,但是糖水鋪子從一開始走的就是高端路線,就沒便宜東西。
北川百姓滿意、沈清棠滿意、說書先生也滿意。
至于縣令、縣令夫人以及王員外他們滿意不滿意沈清棠不得而知。
若是有點什么遺憾,大抵是王如意沒再來過店里。
不止王如意,連沈清紫都沒再出現過。
自那日之后,兩個人都沒來過仕女閣。
王如意還好,小丫頭最多是羞于見她。
沈清棠有點擔心沈清紫。
可她擔心也沒用,王員外府中,她無從插手,只能希望沈清紫能少受點兒罪。
秦征剛去平了一單外賣事故回來,見鋪子門口里三層、外三層的人圍著,鄙夷靠在服務臺上發呆的沈清棠,“你掉錢眼里了?怎么什么錢都賺?”
最氣人的是,沈清棠賺錢的辦法就跟不要錢一樣,層出不窮。
花樣一套又一套。
套套賺錢,看得人眼紅。
“我是俗人,就喜歡賺錢!”沈清棠下巴揚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不像你,寧愿帶著下屬吃糠咽菜……不是,你們連糠都沒有,天天野果子野菜,真高尚!”
她又不是真土生土長的大乾人,并不在乎所謂的“士農工商”階級分層,她只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難倒英雄漢!”。
秦征被噎了下,瞪沈清棠。
沈清棠不搭理他,興致勃勃聽著外面說書的講故事。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
沈清棠雇的這個說書人,多少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口技那叫一絕!
不單能學動物叫聲,連人聲都能變。
可以忽男忽女,而且還能不同的男人、女人聲。
本就夸張的故事再配上別具一格的分角色朗述,很容易讓人著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