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陳家很低調,幾乎不參加北川達官顯貴間的聚會,平日里也不會跟誰家走的比較近。
低調到若不是府邸過大矗立在北川的中心,人們就會忘記陳家人的存在。
可是百姓能忘,王員外不能忘。
但凡他手伸的過長,想要掌控北川,陳家必然會出手。
誰都沒見過陳家出手,只是王員外漸漸對陳家的態度越來越模糊。
模糊到像書局東家這樣天天跟北川要事打交道的人才能看懂。
王員外是害怕陳家的
沈清棠夸沈清柯,在書局打工還是有用的。
不止能免費看書,還能漲見識。
像她就不知道原來陳家才是北川隱藏的大boss。
沈清柯屈指給了沈清棠一記爆栗子,“何止長見識?北川有且只有這一家大書局,書院的學子都會來看書、買書,也會聊一些咱們作為農人或商人都接觸不到事。
多聽自然就知道了。你這是夸我還是損我?”
科考不止考學識也會考國策,死讀書沒有格局眼界同樣不行。
沈清柯本想問沈清棠,她要他去書局打白工時,可是已經想到了這一點?
只可惜還沒等問,就被季宴時扔了出去。
原因不用問,定是因為他“打”了沈清棠。
摔了一下,沈清柯就把話咽了回去。
就因為在書局聽的多看的多,才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能繼續參加科考的可能性近乎無。
但,妹妹的心意,他得領。
還是不要說出來吧!
他一個人難過總比全家都難過的好。
先不說陳府會不會趁機出手,王員外不該沒有動作,縣令更不該。
只是家丑不外揚,這兩家都在試圖遮掩。
沈清棠當然不可能讓他們遮掩。
她雇了幾個小乞兒分別在這兩家附近蹲守。
還真打聽到些有趣的事。
縣令一家住在縣衙后院。
而縣衙后院進出都是走后門。
后門沿街,日常便有乞丐們出沒。
沈清棠雇的“偵探”乞丐在其中并不顯眼。
據小乞丐說,當天夜里,縣令家吵的很兇。
雖然他離得遠聽不出來里頭吵什么,但是聽見瓷器摔在地上以及家具倒在地上的聲音。
還說第二天一大早,縣令夫人就從家里出來往王員外家去了,當天沒回府。
至今沒回府。
而守在王員外家附近的小乞兒,帶回來的消息更勁爆。
王員外作為北川首富,他家宅子四周的宅院也都是他的。
他那間特別的書房,就靠著胡同。
為了怕附近的人聽見動靜,他把胡同里其他的院子都買了下來。
所以附近除了乞丐壓根沒什么人出沒。
而王員外不會把乞丐當人。
更不會在意墻角下縮著的小乞兒。
探聽消息的小乞丐說當晚書房的燭光徹夜亮著。
時不時就有女人的慘叫聲傳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