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搖搖頭,放下筷子,她還不習慣吃著飯說話,“沒有。我跟夫君成婚至今也只來過本家不到五回。”
從寧城到海城實在算不上近,每次路上就得走足足一天。
跟林長風成親十余年,生了三個孩子。
每次從懷孕開始到孩子周歲前她都不會跟著到本家。
不是她受不了路途顛簸就是孩子經不起折騰。
沈清棠咽下口中面條,再問:“能叫上名字說上話的也算。實在不行,你一會兒去問問盼兒看她有沒有玩的比較好的小姑娘。
反正能找到給我們帶路的人就成。”
“帶路?”黃玉不解。
沈清棠“嗯”了聲,夾了一個煎蛋放在黃玉碗里,面條配上煎蛋才好吃。
只是不知道這雞蛋哪里來的?!
反正他們來時馬車時并沒有易碎的食物。
“不管如何,林遠舟打著咱們的名義才沒有宴請其他賓客。難免其他人會對咱們有意見。
雖說大部分你也不認識,他們對我們有沒有好印象也不影響什么。
只是晚點兒小寶還要入族譜,要為這么點兒小事引的其他人反感,開祠堂時反對就得不償失。”
“你說的對!是我大意了。”黃玉懊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來了本家以后,像是突然變笨”
沈清棠搖頭,“你不是變笨,你只是相信本家。”
就好像小孩子在外面橫沖直撞,回到家里便什么心思都懶得費,一切聽從家長安排。
可……有些家長并不稱職。
吃過飯,黃玉寫信,沈清棠打包食物。
月餅以及面條。
月餅是昨天做多的。
人多力量大。
而且都癡迷于新學會的技能,做了很多月餅。
面粉剩余了不少,都做成了面條和方便面餅。
面條還是鮮面條。
沈清棠把月餅和面條以及方便面,分成小份裝,用油紙包好。
每一份里額外放了一點兒肉松或者肉脯以及一些小咸菜。
沒料到來林家會出現吃不飽甚至吃不到飯的情況,他們馬車上帶的食材只能供起這么多賓客一頓飯。
總不能把東西都免費送出去,包裝的份量都是試吃裝。
黃玉寫的是道歉信。
大意就是因為她們占用了家主的時間,耽誤了其他賓客跟林遠舟一起進餐,奉上自制的月餅,聊表心意。
其實就是怕他們吃不上飯,送點兒飯去給他們。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吃了黃玉的東西,總不能再在她兒子入族譜時唱反調。
每一份食材上沈清棠都附上了“食譜”版說明書。
寫明了面條怎么吃才好吃。
重要的是每份說明書末尾,沈清棠都添了一句話。
若覺得食物好吃,需要采買,請到青竹園找沈清棠。
對沈清棠來說不能白為林遠舟的吝嗇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