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棠:“……”
“一碼歸一碼。該給還要給。另外,你跟曉云姐的工錢怎么少了這么多?”
自已給自已漲工資的沈清棠見過不少,自已給自已降工資的沈清棠還頭一回見。
“你走這段時日,北川的物價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會兒高一會低。從王員外被雷劈死后,才漸漸正常。
物價正常了,工錢也變了。以前每日二三百文,交完稅到手才二三十文。
如今普通人一天就一百文錢左右,少點兒的五六十文錢。都是實打實到手的錢。
我和曉云姐商量了下,覺得不能趁你不在還拿那么高的工錢,就按照市價降了些。”
改成每個人每個月二兩銀子。
沈清棠搖頭,“賬不是這么算的。給你們的工錢一直都是按稅后算的。回頭把你跟云姐的工錢也都補上。”
見沈清紫還待張口,沈清棠擺擺手,“這事就這么定了!我是東家我說的算。”
她點了點賬本,“我看我走這幾個月你們也沒分紅,回頭也補上。”
“你之前說的明白,盈利了分紅。前幾個月都是虧的怎么分紅?”
“虧不是負盈利。那只是扣除人家會員們未消費的銀兩。還有一部分我家支走的銀兩。跟你們沒關系。”
沈清棠提筆在賬本上寫了幾行,“拿出二百兩給大家發下去,人人有份。”
畫商業街布局圖、寫計劃書到半夜的沈清棠又起晚了。
她起來時,整個院子里就她自已。
沈清棠慢騰騰洗漱完,從廚房里找到給她留在鍋里溫著的飯菜,端著碗出門。
趁機想去場院里看看。
最先收回來的小麥都堆在場院一角。
看見沈清棠出來,村里人紛紛跟她招呼。
“棠姑娘,來啦?”
“棠姑娘才吃飯呢?”
“夠不夠吃?我家還有新攤的餅子。給你拿幾個不?”
“去我家。我家有我剛腌制的咸菜。我們那兒的特色,最下飯。”
“……”
沈清棠一一道謝,蹲在場院邊看大家干活。
從地里拉回來的小麥捆摞在一起。
有兩個人在鍘刀面前一坐一站。
坐著的人負責把小麥穗的一端放在鍘刀下。
站著的人要沿著麥穗和麥稈連接的地方,用力鍘下去。
旁邊還有兩個輔助。
一個輔助負責把麥捆放在坐著的人能夠著的距離。
另外一個輔助負責把鍘下來的麥穗扒到一邊進行晾曬,同時還能把鍘下來的麥稈扔到一側。
沈清棠在現代做過助農直播。
在現代收小麥都是機械作業。
聯合收割機過去,麥稈打成碎末散落在地里。
收上去的小麥穗自動脫粒,裝進編織袋或者直接倒進收購糧食的運輸車斗里。
一遍過去省時省力。
不像現在,一道道工序,相當繁瑣,還累人。
出于好奇,沈清棠一一打問了這些工序的用途。
一道道繁瑣的工序無非是為了把麥穗曬干,然后用重物砸麥穗,以達到脫粒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