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王爺,如今是越來越不要臉。
沈清棠像是個山大王,巡視完領地后跟李婆婆她們分道揚鑣,帶著春杏離開了山谷。
桃源谷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但是山谷外就是戰爭儲備的大后方。
山外有山還有河。
再遠一些是研制火車的地方。
之前火車實驗都是在大山谷做的。
山谷里也有火車軌道。
只是最初實驗用的是小火車,后來慢慢上了大火車,大山谷的幾百畝地拖上車廂之后有點影響火車施展。
而且,不能過多占用耕地,只能把試驗場從山谷里挪了出來。
火車軌道就在群山之間彎彎繞繞的。
順著火車軌道再往前一段路才是煉油廠。
沈清棠想了想,還是到煉油廠轉了一圈,看有沒有什么自已能幫上的。
還把這段時間想出來的安全補充規定留給了煉油廠的負責人。
這一大圈轉完回家,已經是下午。
中午飯沈清棠是在煉油廠里吃的。
下午沈清棠沒外出,開始搜集材料研究水泥。
沈清棠從穿越來之后,不管是蓋房還是砌墻從來沒用過水泥,就是因為覺得做水泥過于麻煩,性價比不高。
不過用于軍事的話,還是可以考慮。
北川的城墻還好,是石頭壘砌的,相對而言比較結實。
禹城的城墻是一半石頭一半土。
盤城的城墻都是土。
這也是當時為什么先攻的禹城。
就是要打禹城一個措手不及。
盤城屬于西蒙,過了三角山往前很大一片都是草原。
適合放牧騎馬。
不適合壘砌城墻。
他們能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和木。
相對容易攻克。
容易被秦征他們攻克,也就意味著還容易被別人攻克。
像土城墻,如果能沖到墻角下,挖墻角,不多時候,整面墻就得倒塌。
就算不能挖墻角,土墻里還有碎草,不經燒。
總之,只要花時間和心思在城墻上,早晚能拿下。
因此季宴時才會對水泥感興趣。
別看在現代,水泥產品滿大街都是,在古代想弄水泥挺不容易的。
原材料要黏土或者陶土等耐火材料、還要生石灰、熟石膏。
沈清棠只是實驗,需要的材料不多,相對好收集。
黏土磚頭、陶瓷碗碟碎片、爐渣灰等稱重。這些原材料加起來的重量要占總重量的四分之三。
生石灰,在桃源谷經常用,一直備著,容易取到。大概需要總重量的五分之一。
還有熟石膏。
這東西不常用,沈清棠費了半天勁找到了一小塊石膏礦石。
不能直接用,首先得費大力氣碾碎,直到碾成細末狀。
然后用鐵鍋加熱,炒成黃灰色。
之后就可以加水調成半水石膏。
這一步不是必須得,可以不加水。
不加水的話水泥凝固的更快些。
把石膏、黏土以及其他混合材料磨細,磨到很細很細的,加水攪拌就是水泥。
難點就是磨。
各種磨。
要知道這幾種原材料雖大部分是易碎品,但不是易成粉末狀的東西。
想要碾成粉末,得下大力氣。
只二兩的原材料,沈清棠一直碾到傍晚才成功。
李素問回家做好飯之后,沈清棠的水泥才調好,隨手捏了個小動物,放在旁邊,想看看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