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各個時代的老百姓,全都迷茫的看著天幕,朱由檢的話,讓他們有點無法理解。
“你聽得懂小陛下在說什么嗎?”
“聽不懂,完全沒有頭緒。”
“有點云里霧里了。”
這也不怪那些老百姓,畢竟哪怕到了大明時期,讀書識字也是少數優秀家庭的專利。
大部分的老百姓只知道埋頭耕地,抬頭看天,其他的思維能力,幾乎等同于沒有。
不過。
大明各個時期的帝王將相,倒是都在非常認真的分析朱由檢的言論。
從朋友和敵人剖析出良家百姓和叛亂賊寇的本質區別,再延伸出叛亂的根源。
一點點抽絲剝繭,哪怕高坐于廟堂之上,卻在不知不覺間,將西北叛亂的局勢,逐漸掌控在自己手里。
這樣的能力不可謂不恐怖。
……
【在聽完朱由檢的話之后,奉天殿里的大臣們,也全部都認真思考起來。】
【叛亂的本質和根源,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兵鎮壓只不過是有一瓢水,想要澆滅在各地燃燒的火焰,確實有點異想天開。】
【“敢問陛下,所謂叛亂的本質和根源究竟是什么?”】
【周延儒露出好奇的目光,壯著膽子也跟著出聲詢問。】
【既然溫體仁能得到朱由檢的夸贊,他自然也不想落后。】
【朱由檢笑了笑,說道:“很好嘛,大家已經越來越能抓住了事情的本質了。”】
【“西北叛亂的根源和本質,說白了,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不得已才造反。”】
【“如果不解決老百姓活不下去的問題,就算出兵鎮壓這十萬之眾,也會有百萬之眾、千萬之眾無窮無盡的冒出來。”】
【“到時候朝廷要派多少兵力鎮壓?又要消耗多少糧草和軍餉?”】
【“這樣的內亂耗費的是大明的國力,就算花費大力氣將所有的叛亂鎮壓下去,大明國力也將會一落千丈,百年之內也無法恢復元氣。”】
【大臣們全都認同的點點頭。】
【這才是實在話。】
【老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只要有一條活路,他們肯定不會走上造反的道路,這是所有大臣們的共識。】
【只是,由于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西北叛亂的大局上面,很少有人注意到老百姓被逼上梁山真正的細節所在。】
【也就是說,高坐在的京城各部司衙門的朝臣們,其實并不了解西北老百姓活不下去的真正原因。】
【因此,奉天殿內的大臣們也只能默默點頭,認可朱由檢的看法,但他們也沒有辦法提出任何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西北具體的狀況。】
“都是一群吃干飯的貨色,連這點小事都弄不清楚。”
朱元璋氣的罵了一句。
也虧的這些人是在朱由檢的治下,要是在他統治的時代,這些人全部都得坐牢。
朱標笑道:“爹,你也不必太過苛刻,明末時期的局勢跟咱們本就不一樣。”
“江山社稷,風雨飄搖,西北叛亂更像是一記重錘,讓本就神經敏感的朝臣們,心里會更加慌張,也就更容易六神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