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里,科舉考試就是赴京趕考,就是一群當地的學子結伴同行,一起去京城參加科考,有的金榜題名,有的名落孫山。】
【可現實卻并非如此。】
【赴京趕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獲得科舉考試的資格。】
【而這個資格就會篩選掉九成以上的人。】
【那么問題就來了,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該如何獲取這個資格?】
【以大明科舉制度來說,在赴京趕考之前,必須還要通過好幾次考試,才能獲得這個資格。】
【而這些考試便分為府試、縣試、院試、鄉試等等。】
【簡單來說,如果想要獲得進京趕考的資格,在這之前還需要通過這些層層考驗。】
“原來是這么回事。”
“我還以為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隨便進京趕考。”
“讀個書可真不容易,還要經過那么多的選拔。”
“怪不得那些當官的,個個都跟人精似的。”
“真是讓人佩服。”
大明各個時代的老百姓,在看到天幕中的科舉介紹之后,全都恍然大悟。
畢竟讀書是少部分人的事情,大多數的老百姓,每天都只管自己和家人的吃喝拉撒,很少去在意這些事情,更別說去了解。
要不是天幕介紹,或許大明各個時代的老百姓,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原來不只是當官,就算是獲得一個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都是難如登天。
當然,大明各個時代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的大臣們,全部都驕傲的挺直胸膛。
嚴嵩:“你們都說老夫昏庸無能,可老夫也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好不好?”
徐階:“其實咱們都一樣,別的能力沒有,但是論學識和才華,沒有多少人能比得上我們。”
張居正:“現在知道我神童之名是怎么來的吧?”
唐伯虎:“唉,現在你們看到了吧?科舉真的很難啊!”
徐霞客:”考什么試?不如跟我訪問名山大川。等等!天幕里的大明好像還要考地理?蒼天啊,我真是生不逢時啊!”
李時珍:“不知道有沒有醫理考試,要是有的話,說不定我也能當個官,哈哈哈。”
大明各個時代的風流人物,全都在點評天幕里的這件趣事。
但凡能在歷史書上留下姓名的人,無論是看似昏庸無能的權臣奸相,還是隨手便被人踩在腳下永世不得翻身的小人物,在他們自己的世界里,其實全部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只是歷史上留下的風流人物太多,榮耀和爭議永遠都屬于最耀眼的那幾個人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