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水泥現在能實現量產嗎?”】
【“可以,只是目前缺少人手和制作的場地,只要有足夠多的人手和原料,還有一個足以支撐大規模量產的場地,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制作水泥。”】
【徐光啟說完之后,朱由檢立刻召來楊嗣昌。】
【“嗣昌,你立刻在京城郊外找一塊地,朕要開辦工廠,需要招一千人手。”】
【“微臣遵命。”在得知朱由檢要開辦工廠后,楊嗣昌也沒有多余的疑問,立馬點頭答應下來。】
【畢竟如今的大明早就已經掉轉船頭,將商業發展當做頭等國策,開辦工廠那是早晚的事情。】
【楊嗣昌的效率很高,不出三日,便在郊外找到了一塊合適的地方,開始招攬人手,加班加點的建造工廠。】
【正巧這個時候,大明很多地方又開始發生災害,不少難民沒有活路,只能來京城附近看看有沒有飯吃。】
【一個官吏來到難民滿地的京城郊外,高聲喊道:“如今朝廷開辦工廠,急需人手,包吃包住,一個月兩錢銀子,有想去的嗎?”】
【“什么!?包吃包住,一個月還有錢拿?我去!”】
【“還有我,我也要去!”】
【“我我我!”】
【那些早就已經饑腸轆轆的難民,一聽說京城里竟然有這么好的待遇,立馬全都撲了上去。】
【不多時,官吏就從難民中點清了兩千名精壯,跟著一起前往建造水泥廠的地方。】
【這是楊嗣昌的主意,之所以需要兩千人,是因為還要建造工廠,而且,僅僅一個工廠,可能沒辦法滿足商業日益發展的需求,目前最好還是有備無患。】
【楊嗣昌的想法是正確的,水泥廠剛剛開始建造,朱由檢又開始下達新的命令,要讓他繼續在周圍繼續建造十個工廠。】
【這可是一個大工程,楊嗣昌繼續開始挑選難民中的青壯,足足選了兩萬人,讓所有工廠的建造同時開工。】
【當建造工廠的工程運轉起來后,附近的需求也逐漸變得多了起來,京城內的很多商販嗅到了商機,紛紛跑到這邊來做生意,這讓京城郊外的工廠群一下子就熱鬧起來,到處都是人聲鼎沸。】
【在這些需求和建造的情況下,各地前來京城的難民,也在無聲無息的被吸收掉。】
【朝廷甚至不需要對他們賑災,他們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賺取足夠多的糧食和銀兩,甚至拿著這些錢和糧食,都能養活跟隨自己一同來京城的家人們。】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京城郊外的工廠便拔地而起,規模非常巨大,占地達到幾十萬畝。】
【最新開業的是水泥廠,徐光啟和楊嗣昌通力合作,從之前恩科進士中挑選幾個能干的人才作為管理和技術指導,再將早就已經等待多時的一千名工人,全部充實進來,在水泥廠開業的當天,水泥就開始正式投入量產。】
【而僅僅這些還不夠,朱由檢在皇宮里召見了溫體仁和周延儒二人,交給他們一個任務。】
【“京城所有的路,全部都要刨開、重修、擴寬!”朱由檢說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